课程建设

带教案例:多写 多问 多读

发布日期:2023-01-18 08:31:54   来源: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

多写 多问 多读

实验幼儿园  陈碧红

背景:

我园成为市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之一,作为区骨干教师的我有幸带教了新教师之一—汤圣泽。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个个踌躇满志、激情四射。如何让新教师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新教师在幼儿园这块土壤中尽情地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并能快速地成长起来,这是我本学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回顾这一学期的带教之路,不禁让我想起自己是如何起步的?行程中又是如何走好每一步的?又是怎样坚持的?现在我就以如何指导新教师“多写”、“多问”、“多读”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实录:

带教工作刚开始不多久,上级就安排新教师很多关于“写”的内容,包括教养随笔、读后感、教学反思等等,算算不少于二十种。面对这一下子“突如其来”的任务,小汤老师开始犯愁了。于是,我就以如何撰写教学案例为例对她进行了指导。先从教学案例的概念入手,通过案例研究的价值、特征、类别以及案例的形式、一般程序等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新教师分析了如何撰写好案例。再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讲解,全面地剖析了案例各个部分的撰写要点。通过讲解与剖析,让小汤老师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不但要带好班、上好课,更要学会将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紧密联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学会观察与反思,在反思中解决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专业化成长才会更快。

在整个带教过程中,我还注重小汤老师在工作中“多问”、“多读”的培养。因为,作为一名新教师,“善于问”和“善于读”有利于自己的业务成长,更有助于自己的工作经验积累。一个会问、会读的老师也一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

反思:

1.引导正确地“多写”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教育写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写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教育也就在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反思中从“随意”走向了“有意”。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正处于职业适应期,她们的教育行为还处于模仿阶段,她们不仅要尽快地融入教师伙伴群体,还要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如果幼儿园再向她们提出诸多的“书面文字工作”要求,确实压力很大。

为了帮助新教师迅速地度过适应期,调动她们写作的积极性,首先降低对新教师的一些文字要求,将一些无价值的案头文字工作进行删除。明确要求新教师围绕两个方面的内容练习撰写,一是结合《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等点题征文,组织新教师学习,并进行自我反思。二是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每周撰写教育随笔一篇,每两周组织交流一次,再对新教师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追问,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帮助新教师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此帮助新教师梳理写作思路,使得写作活动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2.鼓励大胆地“多问”

对于处于工作适应期的新教师而言,日常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问题和困惑,而在每次组织的业务学习活动中却很少听到新教师的声音,也很少有新教师提出问题,她们更多的充当了一个聆听者的角色。宋代有学者曾说过:“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教师真的就“无问题”可问吗?每一位新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然而新教师的“胆怯”、“不敢问”、“怕问错”等等顾虑导致了她们很少发言。为此,我通过开展“一课三研”、“教育沙龙”、“幼儿趣谈”等活动鼓励新教师能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提问、分析,能大胆讲述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发展状况。引导新教师关注幼儿、走进家长,从中寻找问题,及时记录,主动反思,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与反思能力。

3.促进有效地“多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质所在。”读书不仅使人明理,更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强大的后劲和无穷的力量。为此,在给新教师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中,我先从关心她的阅读做起。首先,充分利用园图书馆资源,组织新教师阅读教育经典,汲取精神养料,陶冶情操,提升思想水平。其次,通过定期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让新教师向同行介绍或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书,在阅读与交流的活动中获得情感的释放、思绪的飞扬、心灵的徜徉。此外,我还提倡新教师一读教育经典,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幼教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