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教案例:解惑“低结构”
张燕萍
背景: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关键,而材料中我们又把材料分为低结构材料和高结构材料,小中班时,我们一直很重视高结构材料地投放。到了大班,我们更重视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因为低结构地材料对大班幼儿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低结构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创造性会有更大的提高,所以明确低结构活动的特点对于一位幼儿园老师来说是势在必得的事。
实录:
本学期教室里投放了许多“低结构材料”。由于周老师来自小森林幼儿园,因为刚刚工作没多久,所以她对于高、低结构材料不是很理解,于是我给她解释了低结构活动的特点,低结构活动与传统意义上的区角活动有着很大的区别,更重视幼儿个别化活动,设置的活动内容紧贴幼儿生活,材料投放丰富多样,充分体现游戏化、情景化和人性化等特点。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力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通过自己的不断研究、摸索,自主地了解未知的道理或生活知识。鼓励和帮助幼儿发展独特的兴趣,针对幼儿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出现的各种能力设立活动内容,并提供练习的机会,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活动中是幼儿的玩伴, 活动的观察者以及问题的帮助者,充分凸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慢慢地周老师很快地了解了低结构活动对幼儿发展地重要性,也积极参与班级低结构环境地创设,在创设地过程中,她也遇到了很多地困惑,但是她很有心地把一些困或记录下来,不懂地来问我,或者去查相关地资料,在班级环境地调整中,周老师也有了自己地思考,特别是一些细致地布局,材料地投放,标记地呈现等,都显露出周老师地进步。
分析:
新教师不懂得低结构活动也怕组织低结构活动,原因是因为低结构活动太灵活,幼儿发生的状况难以预料,老师的随机指导性也要强,所以对于周老师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幼儿在低结构活动中不是操作者而是活动的主人,只有带有情景的活动才能真正体现幼儿主体地位。每一个活动不再是单纯的操作,而是设置一定的情景。低结构活动对于教师也有很大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地观察、研究幼儿,排查、挑选最适合的材料,使幼儿在安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游戏。因此,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是我们活动的原料。
何谓低结构活动,顾名思义,活动结构松散,可变性强,内容宽泛,往往只是对教学活动的一般要求,目标不是评价一堂具体活动的一般依据的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更多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经历而不是目的。在大力倡导幼儿自主性活动的形式下,低结构活动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笔者认为生成活动中大比重的教育活动延伸、认知范围拓展、自主学习经验都需要以低结构活动来完成或作为有效补充。低结构活动就是指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相对低一些的活动。低结构的活动实践上指的是,目标比较模糊,比较笼统,目标的表述是表现式、展开式的,活动的过程是比较的自由,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教师的控制是比较间接和隐蔽的。在一些低结构的活动中,预设的目标较隐性,教师则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捕捉目标,帮助并促成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