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带教案例:一次实践教学的反思

发布日期:2022-09-15 08:39:24   来源: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

带教案例:一次实践教学活动的反思

吴洁

背景:

本学期我被安排了带教树园幼儿园的陈晨老师,在陈晨见习了一个月后,根据期初的带教计划以及陈晨老师的实际情况,决定让陈晨老师开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在和陈晨老师一起分析了教材、主题内容之后,决定预设以美术为主的“秋天的树叶”的中班艺术活动。

实录:

首先,陈晨老师就进行了方案的设计,可以看得出陈晨老师是认真思考过的,但是在目标的制定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一个目标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来制定的;另一个目标是从幼儿角度出发来制定的,而且环节的设计与目标有点脱节。对此陈晨老师听取了我的意见后对教案进行了修改。

随后,陈晨老师进行了第一次的分组教学,整个活动还是比较流畅的,但是在回应提升方面她就是简单的重复幼儿的回答,而且在讲解如何用点彩方式画树叶时语言不够简练、易懂,幼儿不明白,使得幼儿在实际操作时碰到了困难。活动后,我就这些问题和陈老师进行了分析,并指导她如何去有效地回应幼儿:要注意仔细倾听幼儿的回答,分析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在讲解的时候,不仅要有示范,而且语句一定要简练、浅显易懂,避免使用一些幼儿不理解的术语。第二次的分组教学就比较的顺利,幼儿不仅熟悉了用点彩方式画树叶的方法,很多幼儿还感受到不同颜色叠加的美。

反思:

虽然只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但是就从这次与陈晨老师的交流和互动中,我也有了一些小小的体会:

1.引导见习教师做好课前反思

    新教师要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就要做好教学设计,可是新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忽视课前的反思,就会出现以下这些问题:备教材不备幼儿;备课内不备课外,即忽视幼儿的已有经验及活动的延伸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一定要引导见习教师注重课前的反思,一定要就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进行比较周全的考虑。首先,要通读四本教材,对于本年龄阶段有些什么主题、活动、内容、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其次,要研读《指南》,对于本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应具备的经验有比较清晰的了解。这样,见习教师的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打好基础。

2.引导见习教师关注课中反思

    因为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有着一定自己思想的幼儿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得情况,如预设的提问对于幼儿来说太难了、幼儿生成了一些内容等,那么对于这些突发情况该怎么办呢,是该忽视幼儿的反应继续照着自己预设的方案实施下去,还是根据幼儿的反应来适当调整自己的方案、如何调整。这就需要见习教师关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随即反思了,即及时对幼儿的反应、突发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进行适当地调整,如调整问题的提问方式、进行适时的追问、对于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拓展提升等。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对见习教师来说是有点难度的,一方面需要见习教师对本次活动的目标、该年龄阶段幼儿的阶段目标等是很清楚,就是所谓的目标在心;另一方面要求见习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活动实施前尽可能多地预设幼儿的反应、自己该怎么应对,这样课中的反思、调整就会更及时、更有效。

3.引导见习教师重视课后反思

    有效的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课后反思包括了对目标、选材、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细节的设计与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等。而这么多的反思内容,我觉得还缺少教学实践经验的见习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记录、反思,一是要记活动中成功的地方,二是要找活动中失败的地方,三是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四是找出应对的方法,五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宜、有效。

    总之,这虽然是一次小小的教学活动,但让我们两人都得到了成长与经验,让新教师也只有多看、多做、多想了以后,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