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浅谈小班学习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策略

发布日期:2021-06-02 10:29:54   来源: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

 

[摘要]小班学习活动中,师幼互动是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幼互动是促使小班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小班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新颖有趣的教学工具、扮演角色体验的互动情境、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班幼儿能够有效融入学习活动,获得发展。

[关键词]小班 学习活动 师幼互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小班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良好的师幼互动是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发展不充分,表现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特征,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行为和表现,对于幼儿进行一定的指导,从而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与此同时,小班幼儿学习活动组织的目的在于发展幼儿,促使幼儿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意志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幼儿教师需要承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小班幼儿融入学习活动,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在小班幼儿学习活动组织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就意味着幼儿教师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要运用丰富的情态语言、身势语言、空间语言等,让幼儿在多类型的语言的指导下,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特征表明,其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容易转移注意力。并且,大多数幼儿教师语调缺少起伏,与幼儿没有直接的交流和接触,导致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兴趣减弱,甚至游离于活动之外。体态语言的使用反而能够促使幼儿教师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直接,同时也能够促使小班幼儿更加容易的理解幼儿教师的指导,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活动《彩纸飞舞》的执教老师是一位新老师,第一次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顾老师的声音缺少起伏且比较僵硬,肢体动作的幅度也很小,面部表情匮乏。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对彩纸充满兴趣,没有听清楚教师的指令就开始操作起来,导致师幼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活动效果较差。顾老师在掌握小班幼儿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在第二次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语调,出示彩色纸条时“变变变”不仅表情夸张,手上的动作也幅度很大,幼儿马上被顾老师吸引。在“撒雪花”环节中,顾老师同样用力将纸片撒出去,表情兴奋的说道“下雪啦!”幼儿也跟着老师一起撕纸、撒纸,呼喊着“下雪啦”。由此可见,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工具。

二、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具——丰富幼儿学习体验

新颖有趣的教学具是促使小班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的重要前提。教学具是小班幼儿最好的学习伙伴。在小班学习活动中,我们能够发现各种各样的教学具,例如纸牌、小积木、塑料泡沫、纸盒等等。当前,很多幼儿教师选择的教具呈现出老化的态势,并没有按照教学内容形成一整套的教学具。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年复一年的使用老旧教具不仅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小班幼儿,而且也不能满足小班幼儿的发展需求,导致很多小班幼儿对于学习缺乏兴趣。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具则能有效调动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幼儿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

活动《刷牙》的目的就是提高小班幼儿的观察力,促使幼儿对于刷牙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在组织第一次活动时,准备的教具以PPT的方式呈现图书的图片。执教老师朱老师直接出示小动物,方式简单直接,难以对幼儿形成一定的冲击,也不能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具进行了优化。第二次活动组织时,朱老师利用PPT出示了小动物的局部,鼓励幼儿大胆猜一猜是什么动物。从前后两次活动的组织来看,同样是小动物教具,前者直接出示毫无波澜,后者半掩半藏意味十足。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还能够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扮演角色体验的互动情境——激活幼儿学习表现

在小班学习活动组织中,扮演角色体验的互动情境是提升学习活动效果的有效途径。扮演角色体验的互动情境就是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围绕一定的情境进行角色的扮演,从而在扮演的过程中获得新颖的体验,深入理解相关情境,丰富幼儿的知识。幼儿教师在组织小班学习活动时,通过扮演一定的角色,能够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喜欢进行模仿活动,尤其是模仿家长和老师的行为。角色体验就是一种变相的模仿活动。通过组织角色体验,小班幼儿的学习表现能够有效激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活动《白羊村的美容院》主要是老师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故事,促使幼儿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美的”道理。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我利用电子白板将绘本故事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小羊服装、青草地、小羊玩偶等。阅读绘本故事后,幼儿在我的指导下分配角色,通过角色游戏的方式扮演故事中的小羊,将绘本故事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兴趣十足,十分踊跃。有的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对角色和故事情节的理解,表演的欲望很高。有的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还能够进行动作的设计,表现出角色的独特性格。

四、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形成良好师幼互动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儿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相接近。一接近就需要互动、讨论。假使幼儿与新的环境接触愈多,他的知识愈广。”在小班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良好的师幼互动需要幼儿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学习环境,共同制作教学具。幼儿园学习活动的组织需要从小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发展特征出发,立足学习活动的主题,为幼儿开展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小班幼儿天性好动,求知欲较强,好奇心较重,师幼共同创设学习环境,制作教学具能够促使小班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在与学习环境和教学具的相互作用中发现新内容和新问题,相互讨论,热烈提问。毫无疑问,幼儿教师和小班幼儿在创设学习环境和制作教学具过程中,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幼儿教师也能够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

活动《重阳节》组织之前,我邀请幼儿在教室的版面上绘画,画面上有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对面是个紧闭的房间。我为幼儿提供了颜料、刷子等绘画工具,并且描绘出了画面的大致轮廓,促使幼儿为画面上色。画面的内容十分简单,但却引人遐想。幼儿围绕画中的主人公开始畅想,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难以得到一致的认识。我适时提出活动主题是“重阳节”,并且告知幼儿男孩端着水盆是要给爷爷奶奶洗脚。揭晓答案之后,我通过讲述诗人王维的故事,让幼儿了解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然后出示茱萸的照片,让幼儿根据照片利用材料制作茱萸。通过一副简单的画面,幼儿们围绕画和我展开良好的交流,在绘画和制作茱萸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

学习活动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对小班幼儿进行引导,在良好的氛围和有效的沟通中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在小班学习活动组织过程中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解读童心,从而促使师幼互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7-5320-6857-9 ,《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S]

[2] 978-7-5320-8528-6,《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