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刍议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

发布日期:2020-10-06 13:23:05   来源: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

 

在个别化学习中,幼儿的发展是受到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其中,材料投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力求探索出一些适宜幼儿发展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优化孩子与材料互动,从而让材料成为孩子有效学习的载体。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个别化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落实《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的最有效的活动方式。根据大纲的要求在主题学习的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是帮助幼儿达到纲要中所提出的目的的很重要的途径。

一、投放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时存在的问题

1.材料与主题的匹配度不高

某些主题内容和幼儿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儿童对主题内容缺乏感性的了解。当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时,幼儿难以通过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的操作来获得与主题相匹配的感知。

2.材料的形式比较单一

根据不同的主题学习内容,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时,有时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材料比较单一,操作性不强,不能吸引幼儿的眼光,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不同的区角所呈现的内容有较大的重复性,不能够使幼儿获得丰富多样的体验。

3.对材料的价值认识比较浅

教师对材料的价值认识比较浅,投放材料时缺乏层次性和挑战性,有的材料教师设计得比较简单,对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幼儿对这样的材料没有兴趣,有的材料教师设计得比较难,幼儿不会玩,致使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对材料的选择有些茫然。

二、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有效投放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幼儿对材料感兴趣,它们才愿意主动去操作摆弄,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一点,我们在投放材料时,总把那些幼儿生活中熟悉喜欢的事物作为活动材料,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产生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因此,我们通过材料投放的趣味性来不断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促进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2. 丰富性原则

所谓丰富性,是指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材料的多样性。丰富性体现在材料数量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方面。幼儿好模仿,他们有时会因为同伴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而产生对该材料的操作欲望,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供幼儿活动使用,以保证幼儿的操作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3.层次性原则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幼儿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幼儿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也就是说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投放必须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最大限度上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同一年龄段中幼儿各方面能力的不同,对材料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同一区角中应提供不同的材料,以便满足各类幼儿的操作需求。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

4.操作性原则

所谓材料的操作性是指教师提供的材料应能引导幼儿做出“成品”。游戏材料不仅能使幼儿行为与思维发生变化,同时还能保持游戏情节的连续性,吸引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通过游戏材料的操作,幼儿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就感,树立起自信心,它有利于幼儿良好的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发展。试想,如果我们忽视材料的操作性,那么教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提供各种材料,不必管幼儿用这些材料能做出什么,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所以强调操作性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关联,考虑材料所提供的线索对幼儿的启示,考虑最终要让幼儿获得什么样的发展。

三、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有效投放的策略

1.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投放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链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投放真正适合幼儿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大班幼儿的能力逐步提高,独立意识也不断增强。他们在个别化学习中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基于以上特点,大班孩子对材料的需求更高,丰富而适宜的活动材料,能使大班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积极有效地与材料进行互动,并促进他们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因此我们在选择、提供操作材料时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投放,要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案例:可爱的动物园

我们正开展《动物大世界》这个主题,结合这个主题,我们在建筑城里设立了“动物园”的活动场景,提供了很多木质积木、雪花片、塑料拼插玩具、动物图片等,通过动手操作,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刚开始,幼儿还很感兴趣,他们很快就搭建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搭建了小动物的家等,但时间久了幼儿玩不出什么新花样了。

大班幼儿创造欲望强烈,所提供的各类积木不能够满足幼儿这种强烈的创造欲望,更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为此,我们适当作了一些调整,投放了一些牙膏盒、纸箱、一次性杯子、薯片罐、塑料瓶子等物品。这些新材料吸引了幼儿,他们借助这些材料搭建出了不同的房子、动物等。由此可见,我们要投入一些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2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投放与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相链接——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个别化学习活动就是幼儿通过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活动,所以材料是幼儿和知识之间的中介,是个别化学习的灵魂,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孩子们依靠材料为载体,在与材料互动与客体互动中发展,因此材料的提供很重要。

3.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投放与主题情境性相链接——应具有主题情境性

我们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是主题背景下的活动,投放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要体现主题情境性。创设的情境能够体现主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推动主题的发展,丰富孩子的个别化经验。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操作材料,更易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材料的意愿,使他们主动的在游戏情境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

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操作对象,不仅蕴含着教育的意义,传递着教育对幼儿的期待和鼓励,更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因此,选择、制作游戏材料应是教师切实关注的环节,教师需要不断思考、深入研究材料的投放,以挖掘材料使用的潜力,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