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展示活动中的你我她
奉贤区实验幼儿园 倪凤英
背 景:
在实验幼儿园这片沃土上我是幸运的,从2011年上海市规范化见习教师培养工程以来,我一直承担指导教师,先后带教了来自区内不同姐妹园的17位见习教师。今年带教的小森林幼儿园的秦老师是一位热情诚恳,积极上进的新教师。在已经过去的三个月中,我们师徒两人按着既定的带教计划开展着各类活动,理论素养学习中从一开始的“参培计划书”、“读书心得”到这次的“新教材学习体会”实践观摩学习中从看着师傅开展半日活动到这一次的自己独立开展半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我既是带教者又是受教者。 当接受到小秦老师将代表我们实验幼儿园参加区里的见习教师展示活动后,我们开始积极准备......
实 录:
“倪老师,这次展示活动我上什么课?”小秦老师轻声问我,语气中透着不自信和忐忑不安。我安慰她:“不要紧张,我觉得你对自己的情况应该是了解的,先按着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你的意愿,先自己准备几节课,然后我们一起筛选。”“我一定会帮助你的。”第二天,小秦老师就将她这个星期的三节备课拿出来和我一起甄选(因为秦老师的日常备课都是自己用心设计的,所以我们从中挑选。)三次活动有科常活动、计算活动以及语言活动。“倪老师,这三个活动我想挑战数学活动《首先有个苹果》。你觉得呢?”“嗯,说说你的理由。”“我觉得这个活动画面虽然简单,但是通过逐渐递增帮助幼儿感知数序关系,很有趣,能给予幼儿一定的数经验。同时我本身喜欢这个绘本和这个活动,我想挑战一下。”“秦老师,你的想法跟我不谋而合,而我的理由是,经过2个多月的了解,我觉得你上课思路清晰,语言表达清楚,基于这两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计算活动。”就这样,我们师徒的一番对话后,确定了活动方案。
活动准备妥当后我们开始了第一次试教,秦老师由于紧张,过程中忘了很多环节,使活动中断了好几次,后来她调节了自己的情绪,进行第二次试教,这次活动中秦老师稳住了自己的情绪,活动能按照教案开展下来,但是活动中秦老师一直在重复孩子的回答,往往急于关注教案而忽略了给予幼儿不同机会的表达。于是,在活动后我们一起罗列了关键提问,预设幼儿回答的可能性进行各种回应的预设。
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展示活动如期开展,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反 思:
我的成长:带教理念的升华。作为指导教师我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显露在高处的位置,以指导者的身份介入见习教师的工作。其实,师徒间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关系。在接到展示活动通知后,我尊重小秦老师的想法,让她选择自己要开展的活动形式。而小秦老师也尊重我这个师傅,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征求我的建议。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拉进来师徒间的距离,让我的带教工作更加容易开展。
你的成长(小秦老师):专业上的提升。经过这样一次展示活动,对于秦老师老师专业上的提升无疑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比如秦老师对教案重点的把握更加清晰,通过对目标的解读以及目标与环节的匹配,秦老师能掌握活动的节奏,突出活动重难点,及时梳理和提升,使活动有效开展。又比如对数学活动的开展有了进一步认识。明确了数活动的开展是有个序列的,我们不能求一个活动说看起来丰富有挑战性而忽略了这个序列,这样会影响幼儿的发展。提问与回应的有效性、充满童趣的师幼互动、教具呈现的方式等等这些对于秦老师来说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发,使得她的专业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他的成长(幼儿):教师所有活动的开展都为围绕一个核心理念:以幼儿发展为本,就是说我们开展的任何活动都要基于幼儿的发展。我们要反思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获得了哪些方面的发展。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他们不仅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熟练运用“因为....所以”的因果句式进行回应。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了提高,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述,故事中主人公的递进出现,幼儿直观的感受了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激发了幼儿爱学习的欲望,为其后续数学学习做铺垫。
一次公开展示活动,对于见习教师和指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相对于平时活动来说这个度肯定是翻倍的。但是相对来说,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也肯定多于平日活动。所以说这样一个活动,即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机会和挑战,我们都会全力以赴的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