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时,孩子们对投掷项目不是很感兴趣,于是今天在集体运动活动环节中,我们就规定了玩投掷区,这下孩子们不免发出些感叹:怎么又是玩这个?
我的发现......
活动开展了一会儿,我提醒孩子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投掷练习,于是很多孩子放弃了投掷球,开始选择其它的材料,活动的兴趣有所提高。
有些孩子选择的布艺太阳花,晓晨在向外丢去的过程中,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太阳花在空中伴随着旋转向回飞了过来。平时观察细致的霏霏突然跑了过去,拽着他的衣角,急切的问:“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为什么你的太阳花可以在空中飞着转起来呢?”
霏霏的到来,让小晨有了些许的成就感,于是他又重复了刚才的动作,结果太阳花只在空中旋转了半周就掉了下来。他皱着眉头捡起了太阳花,似乎有些不满,但又继续进行刚才的动作,只是丢太阳花的高度渐渐的有了提升。经过反复的操作,太阳花在空中飞转的时间渐渐加长了。于是他开始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同伴喜悦的表情使他明白大家认同了他的玩法,他从中得到了成功的快乐。
活动继续开展,情况非常乐观。幼儿表现积极,同伴互助、合作的表现逐渐体现。
我的困惑......
面对这一情况我没有采取什么办法来进行解决而是同样只是在规定的时间段继续要求幼儿玩投掷区。怎么玩?还是幼儿自己自由支配。我们说创造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造性态度的培养。如果我一开始就介入到孩子当中进行引导、给予奖励,那么游戏中幼儿的创造行为更多的会是为了迎合教师的意思,获得教师的夸奖而进行,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
我看到了......
当孩子通过教师的行为和言语揣测教师期待他们“与众不同”时,那种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然的,同时也是宝贵的、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被打破了。而如果幼儿能够不受干扰,专注于游戏本身,他们就能以最大程度的自发性,表现出创造能力。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尤其当创造是为他们自己的游戏服务时。因此教师更应该为幼儿创造充足的发展空间,使幼儿“专注于此刻”的创造性态度得到更好的表现。
我想到了.....
在与太阳花的互动中,孩子们足见的积累了经验。通过大家的想象创造与反复的尝试,孩子们开发出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太阳花的新玩:手指转、陀螺转、飞碟飞、乌龟驼、跳太阳花……
在玩太阳花活动开展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对幼儿的一切表现进行观察,但有了突破就及时的给予了肯定,使幼儿加强了自信心。活动在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始终保持以平等的身份理解孩子。这样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展开想象进行创造;同时当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路与材料积极互动时,教师以肯定、欣赏的态度守护孩子尝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