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关爱为先 鼓励为主 注重个体 ¬——小议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发布日期:2024-04-09 10:22:51   来源:实验幼儿园-邹晨   点击量:
关爱为先 鼓励为主 注重个体
¬——小议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顾烨
午睡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午睡对幼儿保持身体健康有良好作用。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骨骼的强壮,肌肉的发达,心理认知程度的提高,大脑指挥控制运动系统的那种神秘的能力也在发展,午睡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那作为我们生活老师要如何引导幼儿午睡呢?  
一、环境安静,老师的巧心
在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我们认为良好的午睡习惯也是幼儿发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何使每个幼儿能午睡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来自于不同家庭的幼儿,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在统一的时间段进行午睡,难免会有孩子午睡习惯不是很好,个别孩子总是睡不着而且由于他的不能入睡影响了他周围一大片的孩子的情况发生,如何让幼儿午睡好,是对我们每一位老师的挑战。
【案例一】:宝贝我和你一起睡
午睡进班时间到了,班主任老师交代我费老师:“洋洋到现在还没睡着,要在他旁边多呆一会。”又是洋洋,每次午睡都能听到这个名字。 洋洋每次午睡时,总是翻来覆去,有时还会和对床的晨晨聊天,指手划脚,影响午睡秩序。当老师走过去时,他就表现的老实一点,老师一离开,就又控制不住自己,动来动去,直到午睡活动结束。来到洋洋的床前,费老师轻声跟他说:“今天老师会一直在旁边陪着你睡觉,如果你能安静闭眼睡觉,那么待会给你一个小奖励。”“什么奖励?”洋洋反问道。她做了个秘密的表情:“嘘......这是个秘密,睡觉起来就知道了。”洋洋努力的点点头,躺在床上,他的眼睛又睁着东张西望,费老师用眼神暗示请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闭了一会,他的眼睛又睁开来,就这样闭闭睁睁了几个回合,他总算睡着了。午睡起床后,费老师当场表扬了他,并给了他一份特殊的奖励——一卷双面胶(他一直想要的)他也特别地自豪开心,表示在老师的陪伴下会继续这样保持下去,逐渐自觉地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我们老师要为幼儿午睡创设一个安静的环境,比如交接班时注意控制说话的音量,与孩子交谈是注意语气的轻柔。其次,针对个别影响一片的现象,我们必须先要将个别幼儿安抚入睡。这样旁边的幼儿就不会被他带动,也能安静入睡。最后,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承诺奖励的教育方式,激励他进步。因为每一个孩子还是很在乎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奖励的,他们同伴之间也会比较的,这样小小的一份意外奖励能让他们更有信心入睡。
二、态度负责,老师的爱心
常听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活动了一个上午后,午睡时会出现说梦话等现象,其实,睡觉说梦话的孩子每个班都有,是很正常的事情,当我们遇到这种问题时,我们又要如何处理呢? 
 【案例二】:梦中依然甜美
 又到一点了,忙完教室的吴老师急匆匆来到午睡室,午睡室静悄悄的,她不禁放慢了脚步,轻手轻脚走过每一张小床,每个孩子露出了熟睡满足的小脸。正想巡视,耳边总好象有什么声音时有时无的响起,吴老师轻轻地走过每一个孩子,不时的帮助他们盖盖被子,把小手放进被窝。来到靠窗的一角,刚才的声音变得清晰了,看了看说,好像是晶晶那里发出来的:“晶晶,是不是想小便呀?”但没人回答吴老师,她正纳闷,弯下腰来仔细的看着她,确信声音是从她的嘴里发出的,原来她在说梦话呢?只见她神情激动,手在挥动着,一开始倒是把吴老师吓了一跳。紧接着,吴老师上前轻轻的抚摩着她的头安慰着,帮助她翻了个身,把卷曲的脚伸直,终于,她真正的入睡了。看着孩子那甜美的笑脸,她柔柔地笑了,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及时安慰做噩梦的孩子,不要大声的呵斥,最有效的方法是迅速的走到孩子身边,用轻轻的语言,亲切的抚摩来稳定孩子的情绪,减轻他们的压力,使孩子心情愉快的进入梦乡。我们老师就用语言和动作来帮助,拍拍孩子,给孩子翻翻身,改变身体的姿势等,起来后和孩子谈谈,了解原因,使孩子不再延续噩梦,享受午睡的甜美。
三、考虑全面,老师的细心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以说,午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日生活、学习乃至身心健康。我们老师不仅要为幼儿上好课,组织好活动,同时,也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那么,如何让幼儿上床后尽快地入睡呢?晓红老师尝试运用了多种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案例三】:我一直在身边
晓红老师接触过这样一个幼儿,长得虎头虎脑的,可是一到午睡时,却表现得像个小姑娘似的:老师,我睡的时候你不走开的吧?老师,是不是我一睡醒你还在我身边?老师,你拍拍我的小屁股我就很快睡着了……诸如此类的话一多,晓红老师也只是淡淡地回他一句:是的;好的;他却很相信,小眼睛马上闭得好好的,可是刚转过身想去看看其他幼儿,他眼睛马上睁得老大:老师,你要去哪里?这样,晓红老师不得不又绕回他那边,陪在他身边,若不理他,他就会哇哇大哭,把全班都吵醒。在和家长取得联系后了解到,该幼儿在家时是奶奶陪着睡的,既然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每当午睡时,在安排好其他幼儿后,不用他再找借口和话题,晓红老师很自觉地陪在他身边一会儿,但同时也会很明确地告诉他:老师一会儿还要去照顾其他小朋友,不能一直陪着你,但保证,当你醒过来时,老师一定会在你身边。
不同的幼儿由于年龄、生活环境、先天素质、健康等原因,都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其独特的发展过程,并由此带来每个幼儿不同的个体需要。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老师就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和需要作出个别的对待,教师合理的安排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对个别幼儿个别对待,体现了成人的认可和接纳,带给幼儿一份安全、尊重和自信。
四、直面问题,老师的用心
就像每天都有不同的阳光一样,每位幼儿都是性格迥异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有着不同的闪光点,当然,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一定的小问题。
午睡中保护幼儿隐私。曾几何时,幼儿午睡时玩弄生殖器是一件那么难以启齿的事,我们明知此事不可小觑,但又不愿去正视。随着时代的进步,幼儿心理的健康状况越来越被重视,人们对待此类问题的态度也越来越开明。
【案例四】老师和小奕的秘密
小奕那年三岁,一次午睡时,何老师注意到他躲在被里把裤子拉下来,在里边玩弄小鸡鸡,她先是远远地看着他,对他摇摇头,示意他不可以这样,可他好像不在意我的劝止。于是她走过去,在他的小床边蹲下,用低得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听清的声音对他说:“快穿上裤子,要不然虫子咬了痒痒!”他听后,也就很自然地把裤子穿上了。接着何老师又跟他说:这是老师和小奕的秘密,我不会告诉别人,但你以后不可以再这样。小奕看着她,依然是很自然地答应我。似乎这是件很平常的事。
幼儿园的孩子喜欢他们自己的身体,正如他们知道对自己身体的跑、跳和搂抱感觉良好一样,甚至会触摸自己的生殖器。许多专业人士认为学龄前儿童触摸他们的生殖器是儿童发展的一个很自然的部分。事实上,许多孩子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以这种方式触摸他们的生殖器。有些孩子发现这个动作能帮助他们平静下来,许多孩子可能会在他们睡觉时间摸着他们的生殖器来帮助自己入睡。当幼儿在午睡中发生了这样的行为,作为老师,我们一定不要简单粗暴地严厉训斥和禁止孩子的这些动作,而是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适当地引导孩子,比如丰富孩子生活的内容,扩大孩子活动的范围,让他多交一些朋友,有更多的玩伴。还可以多陪孩子做做游戏,讲讲故事、读读书等。慢慢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丰富,孩子就会渐渐淡化这个动作。另外不要给孩子穿过瘦过紧的裤子,睡眠时不要让孩子俯卧,以免生殖器蹭着被褥,可将手放在被外,或利用穿衣式的睡袋来帮其纠正。切务过分紧张和担心,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这种行为,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大多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和自制能力增强后,这种行为会逐渐消失。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多伯森曾提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应重复出现,并且要发挥最大的效用,应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这一观点正好符合我们现在提出的正强化法的教育理念: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立即得到一种强化物,并且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求,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机率增加。正强化法的最终结果是逐渐脱离强化程序,也就是我们普遍知道的从表扬到常态化。
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个小时或几天之内养成,它需要一个长的过程,我们采用的关爱为先 鼓励为主 注重个体的策略,但这仅仅靠幼儿园老师单方面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园步调一致,互相配合,为孩子建立起合理的生活节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玩得高兴,睡得踏实,学得有劲的目的。
其实,幼儿在园生活的环节还有很多,关注幼儿午睡除了帮助幼儿逐步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之外,对老师的服务自觉的挑战也是一个方面,下学期,我们将以提高教师服务自觉为抓手,不断提高生活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更快的提高生活老师的专业能力,使生活教师真正从“保姆式”向“专业式”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