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关注现场 发现需求 有效支持

发布日期:2023-05-23 14:42:00   来源: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而游戏环境一旦创设好之后并非一劳永逸的,需要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上分析思考,追随幼儿兴趣与发展水平不断调整,并适当的给与有效的支持。
一、关注幼儿的操作动作,发现幼儿的需求
托班幼儿处于感知觉敏感期,大量的感觉刺激能够促进托班幼儿的大脑发育,因此他们的游戏往往是直接对材料的操作。而托班幼儿的操作动作后面往往隐含了很多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因此我们在观察2-3岁婴幼儿的游戏时,一定要关注幼儿的操作动作,学会分析动作后面所表现的游戏需求,及时给与回应及支持,吸引幼儿多感官主动与环境互动,真正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宣泄和获得。
故事一:小球找朋友
疫情休息期间,我制作了一份操作材料“小球找朋友”, 将红黄蓝三色、两种大小的花黏贴于不同厚度的纸板上,中间挖空成圆心。将花摆放于桌面上,提供不同的球,幼儿可以吹动球或滚动球,将球吹进花心内就算找到好朋友。天宝、沁沁、豆豆、可乐围着新材料,研究着玩法。
天宝先拿了个球,用手将球滚动起来,乒乓球向前缓慢滚动,遇到凸起的红花,又倒退着滚了回来。天宝皱了一下眉头,砸吧了一下嘴巴。他再一次滚动小球,在球快要滚上小蓝花花瓣时,他伸出手用手指拨动了球,让它顺利滚进花心内。“进去了!”
可乐用手拿着球,向前一推,咕噜噜,球滚到了黄花边,又顺着黄花一路后退掉到了地上,并且继续向前滚动,豆豆看到了,追着球跑,并最终将它捡了起来。
沁沁选了一个大球,用手滚动它,球沿着版面向前滚动,当它冲上小黄花瓣时又换了个方向咕噜噜往下滚。“哎呀,没有进!”沁沁有些失望,转过身去追继续在地上滚动的小球。可乐也跑过去将它捡了起来。
豆豆选了一个稍大的球,用手滚动它,球快速地冲向大红花,豆豆期盼地看着球,只见它冲进了花心后又继续向前滚动,来到了大蓝花花瓣上,转了个弯,又滑了下来。“没有进”天宝大声地宣布,并去追逐还在地上滚动的小球,豆豆耷拉了脑袋有点不开心。
整个游戏一直重复着滚球、捡球,孩子们不时地来回跑动……
分析:
从整个游戏过程来看,孩子们看似玩得很热闹,但其实是已经从对材料的操作转移到了追球、捡球的乐趣,材料的真正价值已经不能体现了。
从四个孩子的游戏结果来看,其实他们都没有成功地给小球找到朋友,天宝看似成功,其实是用手指做了个辅助动作,不算真正的成功。他们的语言、动作、表情都表明了失败带给他们的挫败和失望,几次的失败让他们对这个玩具失去了兴趣。为何这个玩具很难成功呢?从几次游戏中看出,花是立体的,置放于版面上,这样球滚动就要经历一个上坡和下坡的过程,便影响了成功率,反复的失败将非常不利于养成幼儿的自信。
策略一:去除游戏干扰,让幼儿的操作更方便
托班幼儿游戏的材料是要能够随拿随放,便于操作的,并且要保证游戏区的游戏内容是有唯一性、针对性,避免游戏中因为干扰太多而影响幼儿游戏的持续性和便捷性。因此材料投放之后,我们需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游戏中的干扰因素,及时进行去除,让幼儿更方便的投入于游戏之中。
从故事中可看出玩具材料的敞开性致使小球到处乱跑,造成了孩子们不断追球、捡球的过程,而真正“小球找朋友”的过程反而变少了。由此进行调整,将花摆放于KT板上,并在四周围上了条边,避免球滚动时掉落桌面而引起对幼儿游戏的干扰,让幼儿的操作更方便。
策略二:去除游戏的困难,让幼儿体验成功感
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不同于其他年龄段,因而他们的发展也存在着自己的核心经验,这种核心经验可能是操作方法和能力上的经验,也有可能是认知上的经验。我们提供的材料也并不一定符合托班幼儿的这些经验,有可能因为高于经验造成幼儿游戏中的困难。因此提供材料后,我们需要关注幼儿及时幼儿游戏中的兴趣点和困难点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回应,适当调整材料的内容或难度,让幼儿在喜欢的游戏材料中获得成功体验。
从故事中可见,四个幼儿游戏的挫败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为小花找朋友这一内容点的兴趣不够,另一方面突出小花给幼儿的成功造成了困难,他们还没有能力控制适当的力量来完成这个操作动作。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操作困难点及时调整材料,将花改成了幼儿非常关注的新冠病毒,并且叠加两层KT板,挖掉板的圆心变成病毒不同大小的脸,凹陷的病毒便于幼儿将球滚进病毒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成功的几率。而“小花找朋友”也变成了“打败病毒”。
二、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幼儿的需求
幼儿的游戏行为大致有4类,其中包含交往行为、游戏经验、游戏规则等等。幼儿的游戏行为经常会体现幼儿在材料、场地、经验、情感上的需求。因此我们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呈现的一些行为表现,从而给与适宜的支持和回应。
故事二:送快递
天宝在建构区里用大积木造房子,造着造着,他发现了一旁垒高的纸盒,只见他拿起一个纸盒说:“这里怎么有个快递呀?我去送掉吧。”说着,就拿着纸盒来到了娃娃家。豆豆正在娃娃家里做饭呢,天宝叫着:“有你的快递,”豆豆一听,赶紧放下锅子,跑到门口两手结过快递,
天宝的快递送好了,可是他似乎发现了其中的乐趣。他回到建构区,把所有的纸盒都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摆放在地上,嘴巴里叫着:“这么多快递呀,这么多快递呀!”这时。另一个娃娃家里的甜甜听见啦,推着一辆娃娃车出来,说:“我们一起去送快递吧,”两个人一个接一个地往娃娃车里装纸盒,不一会儿就装满了。推着满满的一车快递去送快递了。豆豆也不做饭了,就站在娃娃家门口,等着收快递,一个接一个地堆在桌上。
分析:
今天的天宝原来在建构区造房子,一看见纸盒子就想到了快递。说明他有这方面的经验,纸盒子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兴趣。他惟妙惟肖地模仿着快递员。同样实录中的豆豆接到快递以后。也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激发了他平时在家里收快递的经验,于是就不烧饭了,等在门口专门接快递。说明幼儿的游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丰富的游戏经验。
天宝第一个去送快递,他送得很开心,他的游戏一下子激发了同伴模仿的兴趣。甜甜从自己的娃娃家游戏中走了出来,推着小车马上去参与了天宝的送快递游戏。说明托班幼儿游戏时爱模仿同伴的游戏行为。同时,甜甜的游戏又不仅仅是单纯地模仿,而是对于幼儿的进一步推进。
策略一:多层次提供低结构材料,幼儿的游戏充满挑战
今天游戏中,天宝的快递游戏说明孩子们喜欢跟低结构的材料互动,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的时候,应该多提供一些生活化的材料,或者自然物,更能满足他们对材料的需求。
在提供的生活化材料中,要体现整合性和层次性。比如提供实录中的纸箱的时候,可以考虑得更周到一点,提供大小、尺寸不同的纸箱。这样,不仅能满足幼儿建构游戏时对于不同大小纸箱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他们其他游戏的需求。比如,今天的送快递游戏,可以满足他们对于送不同大小快递的需求,还能激发他们根据大小想象快递箱里装着的货物。另外,今天送快递用的是甜甜临时从娃娃家推出来的娃娃车。我们还可以提供不同的车辆,这些也是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如:脚踏车、平衡车、手推车等,激发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送快递,发展他们的大、小肌肉,更是让游戏充满挑战。
策略二:多思考调整游戏场地,幼儿的游戏更自由
游戏中天宝的送快递游戏,不仅需要多层次的低结构材料,还需要比较宽松的游戏场地。现在正好是疫情防控期间,所以孩子们来得很少,相对的游戏场地就很大。拿如果是正常上学期间呢?二十几个孩子都,来园的话,势必不会有如此的场地了。
我们可以适当地调整班级环境和格局,比如,调宽区域间的通道,满足幼儿角色游戏时流动的需要,以免发生拥挤、碰撞等现象。另外,还可以利用相对宽松的走廊、各门口等,满足这样流动的游戏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创设开放的类似公园、游乐场等区域,供他们更自由地游戏。
相对而言,在托班第一个学期,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区域内游戏,流动比较少。那么,那时的游戏区域可以调整得大一点,满足他们的游戏需要。
策略三:多途径丰富游戏经验,幼儿的游戏不断升级
幼儿的游戏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他们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那么丰富的生活经验,就要在日常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可以进行家园共育,引导家长在日常活动中多让孩子体验不同的生活,积累不同的生活经验,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比如做饭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呆在相对安全的角落里,看一看家长是怎么做的?这样日积月累,幼儿的游戏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游戏行为自然日益提高,游戏意识自然日益明确。
创设整合性游戏环境,对激发小年龄宝宝学习的主动性具有一定意义,可以帮助小年龄宝宝积极思考,让他们愿意反复尝试并以此获得快乐体验,增加生活的体验。而在环境创设之后,我们所要做的是读懂孩子在游戏中的需求,给与适当的支持,让孩子对游戏始终保持新鲜感,让孩子沉浸在游戏中,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同时促进幼儿多种能力得到整合性发展,这是我们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