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亲子共阅读 与幼儿共成长

发布日期:2023-03-27 14:44:26   来源:实验幼儿园-邹晨   点击量: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家庭,成为亲子阅读的最佳首选。绘本因图文并茂,画面精美,特别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学前幼儿阅读。它还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开拓孩子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越来越的家长都乐意主动为孩子们购买绘本,给孩子们讲动听的绘本故事,以此希望在亲子绘本阅读过程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成长。
我们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发现亲子绘本阅读状况和幼儿图书市场正在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家长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家长观念方面,绝大部分家长都能意识到亲子绘本阅读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能够为幼儿创设较好的阅读环境、选择广泛的阅读素材,并花出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幼儿进行分享阅读。这些可喜的变化为我们深入开展早期阅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随着出版行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图书市场越来越丰富,家长的可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为幼儿的亲子绘本阅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图书质量良莠不齐,优秀绘本读物的推广力度还有待提高,与国外相比差距还很大。
3.从家长的指导水平来看,家长比较重视幼儿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对创设良好的家庭亲子绘本阅读氛围和激发幼儿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重视不够,对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不够了解。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创设环境,满足孩子的自主阅读
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亲子阅读的环境,只要是适合孩子就是好的。往往,家长在选择孩子的阅读地点时可以尝试不拘一格,有床、沙发、地毯、书桌等。尽管地点各不相同,但都能为孩子创设一个自由的、不受干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摆放着丰富的、孩子喜欢的绘本,可以让孩子享受阅读中的自在和快乐。我们说好的阅读环境能够让儿童对阅读的兴趣更持久、阅读时变得更专注。
其次是阅读时间需保证。有孩子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时常也有家长会问,中班的孩子每天需要阅读长时间。依据课题的调查显示,我园有4%的家庭每天的亲子共读时间在1小时以上,71%保持在半小时左右,11%只有15分钟左右。可见,家长对亲子阅读时间的把握正确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家长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用各种方法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然后再慢慢地拉长阅读的时间。亲子共读时间,每天饭后选择10~20分钟;周末每天选择30~60分钟。科学合理的阅读时间,让孩子愿意读,不成为一种负担。
实录:
又是放学时间,乐乐的妈妈走进教室,看到自己的孩子坐在班级的“嘟嘟书吧”里聚精会神地看书呢!妈妈问乐乐:“宝贝,你在看什么书呢?”陶醉在精彩绘本故事中的乐乐似乎没有听到妈妈的话。妈妈在乐乐旁边坐了下来,看了看乐乐手里的绘本,又问了一遍。乐乐头也不抬地回答:“我在看《牙医有蛀牙》的故事,这本书我还没有读过,我正在看呢!”妈妈说:“真得很精彩吗?那这本书一定很好看。让我们一起看吧!”说完,妈妈手指着绘本画面中的字问乐乐:“咱们乐乐这个字一定认识!瞧,这是什么字呢?”乐乐没有理睬妈妈的话,举起书小手指着画面上的人物:“妈妈,快来看呀,牙医也有蛀牙哎!”乐乐说着把书翻了一页,继续看着手里图画书,还念念有词地讲述着故事。妈妈又靠近乐乐:“乐乐!来,这个字你也认识,怎么念呢?”乐乐还是没有理睬妈妈。妈妈似乎不气馁,之后又是不断打断乐乐:“马大哈三个字不是刚教过你吗?”“看!学本领的学!乐乐,这个你也认识的吧!”乐乐有点不高兴了,把书合了起来并站起身,大声说:“妈妈,你好烦!我不想看书啦!”。         
妈妈找到我,说乐乐已经在他们的重视引导下认识了不少的汉字。因为他们自己感受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区里的很多同龄孩子都在学习识字。还向我述说了乐乐在家阅读图书的情形,它也和刚才发生的事情相似,不愿意和父母一起阅读。每次乐乐在看图画书时,父母在一旁尝试引导乐乐多去认识一些汉字,都被乐乐无声的抗议拒绝了。
听着乐乐妈妈的心声,我真切感到家长的一片爱心。于是笑着告诉乐乐妈妈:“乐乐在学本领的时候可认真呢!每次看图片时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还能想象出许多另大家惊喜的故事呢!孩子能认识一些汉字从客观上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可是您想过吗?乐乐喜欢吗?乐乐在看书时时主动地向你们请教过认识汉字吗?”几句话语沟通,乐乐妈妈有些难为情的笑了:“嗯,谢谢您的提醒,我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还有!孩子在看图画书时千万记住:不要打断孩子的思维,因为那时孩子沉醉在故事情境中。孩子更愿意和你一起分享的是故事发生的情节。当孩子想要说说看到的图画时您要做孩子的听众,跟他一起阅读这是最重要的!”我给乐乐的妈妈又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听完后乐乐妈妈表示愿意回家尝试。
分析:
从案例中我们看到,认识大量文字的乐乐,喜欢看绘本,却不愿意与父母一起阅读。乐乐的爸爸妈妈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公务人员,也非常重视对乐乐的教育培养。在和妈妈的沟通中我感到:家长缺乏对乐乐阅读需求的理解,他们不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在。那么在亲子绘本阅读中,家长要考虑的是能为孩子做什么呢?
1、关注兴趣,和孩子共享图画书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有一个明显的误区:他们普遍把阅读当做丰富孩子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以致忽略了阅读本身的规律,使孩子产生厌恶阅读的情绪。乐乐的父母忘记了阅读本身也需要学习,如乐乐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籍?对图画书的关注点是什么?兴趣点是什么等等。所以,父母要关注到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在亲子绘本阅读中做最合适的自己。
首先,父母在亲子绘本阅读中应顺应孩子的兴趣取向,并给予孩子一定的关注和支持。案例中的乐乐是一个对画面观察非常仔细的孩子,但他的父母确没有发现他的兴趣点,只是一意孤行的让乐乐去认识更多的字,结果确适得其反。作为老师,在了解情况后,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明白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是最重要的。对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图画书中生动有趣的角色和它们夸张的表情、行为的变化,尤为感兴趣。父母应该更加用心地了解孩子阅读的现状和爱好,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地激发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
其次,在亲子阅读中,父母要和孩子共享图画书。每本绘本一翻开,都是让人惊喜的七彩世界,会刺激孩子的丰富想像力。作为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关注共同点,与孩子有对象进行及时分享;要留给孩子一点自己看图画书的时间,做孩子的听众;当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前进时,父母又要做他们的引导者。让他们完整顺利欣赏图画书的同时,自己想象故事的内容,在读图画中获得满足
2、摆正观念,走进绘本的精彩世界  
早期阅读是我园的园本课程,在实践指导中我们发现家长们越来越认识到绘本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舍得花钱去购买绘本,但有些家长在亲子阅读中比较随意,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家长的主观意念驱使,使亲子阅读没能真正走进绘本的精彩世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在亲子绘本阅读中,需要再次强调培养孩子阅读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孩子成为早慧的天才。作为家长要摆正不正确的观念,不要用读书识字替代孩子童年的快乐时光。有专家指出:识字并不等于阅读,识字多的小孩不一定是阅读者。如果有图画书,孩子会先从图像开始阅读,因此阅读的起步早于识字。正是这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点的教育观念,促使乐乐父母在幼儿阅读方面关注识字、记忆,而忽略了让孩子在读“画”中想象、表达和学习专心阅读,而后者往往是最重要的。我们要让阅读成为孩子认知和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童年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在亲子绘本阅读中让孩子们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让阅读为他们带来一生的幸福。
其次作为老师的我们要给家长架起具体可行的桥梁,引导家长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调整家长的教育行为,改善他们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展开亲子绘本阅读活动,使孩子在家校共同的熏陶下,得以全面的发展。 
二、推广多样化的亲子阅读方式
在亲子绘本阅读中,正确、有效的阅读方式能促进亲子关系,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推广多样化的亲子阅读方式更是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亲子阅读中家长乐于和幼儿同分享的互动策略。每次阅读中的共享是交流体验、表达情感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家长享受互动共享的过程,让更多更好的亲子阅读方法伴随在身旁。
实录:
星期一一大早,凯凯和妈妈走进教室,凯凯就说:“老师!我们来还书了!”
“老师,书蛮好看的!”妈妈接住孩子的话语对我说。
接过凯凯妈妈交给我的书,我心里有点纳闷:别的孩子还没有看好呢,凯凯家怎么就这么快还书了呢?
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和凯凯拉起了家常。
“凯凯,妈妈在家跟你一起看书了吗?”
“看过了呀!” 
“怎么看的”
“妈妈和我一页一页看的!”
“后来呢?”
“后来妈妈说让我自己看书,她要做家务活的!” 
原来是这样!难怪她们每次都很快的来还书、借书。
放学了,凯凯妈妈来接孩子的时候我和她进行了沟通。果然孩子没有说错。凯凯妈妈笑着问:“老师,怎么啦?我们看书不对吗?”我肯定了她能和孩子一起看书的行为,接下来与她一起探讨了亲子阅读的更多好办法。
分析:
“绘本漂流”是家园互动的好方法,它是促进亲子阅读的载体。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能了解亲子阅读的现状,从而能发现亲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指导策略,使得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方式方法更明确,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上述的案例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凯凯的妈妈有初步阅读和指导的意识,但是方式方法单一、不全面。其实,亲子绘本阅读的方式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多途径的,在互动共享中让亲子绘本“阅”读“悦”美。
 (1)让绘本“悦”读
绘本因特有的表现方式,通过图画和文字两种媒介让识字有限、生活经验不够的小小孩,从画面中感知故事,演示快乐,表达情感。因此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可以围绕绘本的画面、情节及时交流各自不同的阅读感受,使得亲子阅读沉浸于爱的氛围中,促进孩子“悦”读。如:家长可以尝试念一本书或哼唱一段童谣时,温柔的抚摩、轻声的言语和深情的眼神,不仅使孩子能感受到你深深的爱,更能在这种爱的气氛中,对阅读活动本身产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亲子绘本阅读的好处,不仅仅促进了亲子关系,其实收获最大的,也是我们的家长。
当然阅读之后,更应避免说教,不要急于让孩子记住。在和凯凯妈妈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她也曾这样做,意在想通过提问了解孩子对故事的了解,结果确适得其反,孩子不但不想阅读故事,而且还影响了以后的阅读情绪。这也是更多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犯的大忌。
(2) 让绘本“阅”读
中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阅读时往往追求的是有趣、好玩以及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而对于知识和文字表达的爱好则较为次要。因此,他们对于图画书、漫画有一种自然的爱好,他们对于绘本画面的观察更为仔细和全面。
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符合儿童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孩子阅读。怎样解读图画书的“图”?怎样解读图画书的“字”?
 如何来阅读图画书中的“图”呢?绘本由封面、扉页、环衬、正文、封底等组成。我们在指导孩子读图画书的“图”时,从某个方面切入,进行整体的阅读。一个切入点,就可以成为“绘本阅读”的一个有趣的开始。如绘本故事《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可以从环衬引发阅读的兴趣,它的环衬是象征愤怒情绪的红色,因为故事里的女孩菲菲一生气,就像一座快要喷发的火山,会发出火红、火红的怒吼。透过阅读,孩子在观察中无形中收到女孩情绪的感染……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受到绘本的精彩,情绪也随之受到感染。 
 怎样共读图画书的“字”呢?从听开始,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及好奇,手指是个指挥捧,带着孩子齐朗读,用眼看、用耳听,声音也有感染力,理解力与领悟力齐增加。主要形式以听父母大声读为主,父母在为孩子朗读的过程中,要将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对绘本文字的品味乃至自己对阅读的情感通过声音、神情传达给孩子,给孩子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此外,还可以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想象续编故事:在绘本故事《我是霸王龙》的结尾时,父母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想象:小翼龙飞走了,他会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吗?如果再见到霸王龙时,你认为粗暴的霸王龙会和善良的小翼龙成为好朋友吗?并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创意用绘本的形式表达出来,向大家展示。 
 在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家长要做有心人,引导孩子阅读时必须做到“手不离本,眼不离图”;家长根据需要可以“用图引出文字,用文字补充图意”,真正地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
尽管绘本更适合幼儿阅读,但绘本阅读对幼儿心理发展来说仍是一种挑战。柯南指出:“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的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是困难的。这不只是指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中那些文字他们还不认识,要准确地读出图画所描述和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幼儿欣赏和接受图画故事仍然需要大人的帮助。”我们还发现:很多家长对绘本阅读意义的认识,活动的理解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因而对孩子的阅读指导不利,如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识字培养,而忽略了孩子对图书的观察、理解、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口语的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品德等方面的培养等等,家长简单的将阅读作为教会幼儿识字的工具,或过早强调将幼儿的读书活动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工具。由此可见,开展亲子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十分必要的。
我们的讨论和思考:
1、家长喜欢花钱而不愿花时间。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是支持鼓励孩子阅读的,而且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已经占据了家庭收入的一部分,但他们却缺乏在时间上的投入,往往更多的是把书买回来让孩子自己看,更有家长只是一味的买些碟片让幼儿自己观看。
2、家庭亲子阅读活动的形式较单一。
在家长的心得体会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家庭亲子阅读形式很局限很单一,仅仅就是看书、识字、讲故事,而缺乏灵活的户外阅读、生活中的随机阅读等等。
总之家长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家庭资源也是一片沃土,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在摸索当中,以上的这些方法也只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继续探索,我们期望着能使更多的家长投入、参与我们的教育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使我们的活动搞得更加精彩、有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