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育儿方式和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儿童肥胖发生率正在逐年增加。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儿童肥胖检出率已超过10%。肥胖除了对幼儿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外,最为严重的威胁其实是在心理上。相关研究表明,肥胖会给儿童本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普遍出现不自信、不合群,容易产生自卑感、压抑、伙伴关系不良、焦虑情绪较多、有孤独感和挫折感。等到进入青春期之后对身材问题往往转而抱持过度的防卫与攻击,影响未来人际关系发展的方向,对今后的事业成功和家庭生活都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一切都源于在儿童肥胖时期没有形成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缺乏自我效能感所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指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和成才打好健康心理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时期对于肥胖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尤为重要。
然而从目前各托幼机构对肥胖儿童管理的情况来看,普遍只注重肥胖儿的体重是否得到控制和减轻,一味地寻求降低肥胖率的途径和方法,而往往忽视甚至无视更重要的对肥胖儿童自尊自信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从而致使肥胖矫治留于表面,肥胖儿童的身心得不到协调的发展。所以我们不应该等待问题出现后再被动消极地采取应对措施,而是要充分发辉肥胖儿童自我成长的内在发展动力,以及外在的各种教育引导、心理疏导、环境影响等积极因素,帮助肥胖儿童通过自我探索和生活实践,微笑着扬起自尊自信的风帆,和其他所有的孩子一样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通过日常的追踪观察发现,在我们幼儿园里肥胖的孩子出现因同伴的嘲笑而情绪低落,影响了他们社交能力的发展,比同龄的其他孩子内向、敏感、不自信。曾经有一个重度肥胖的6岁男孩,在大班毕业典礼的彩排上因为老师一时配不到同色同款的服装而让他穿其他服装参加表演,他回家就哭闹了好几天,甚至拒绝上幼儿园,家长和老师都是一头雾水。待我们和他耐心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很不喜欢自己的“胖”,因为胖会和小朋友“不一样”。一个丧失了自尊自信的孩子,将来是很难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里生存和发展的。
于是,我园在实践工作中探究利用内在和外在的积极因素让肥胖儿童建立自尊自信的辅导模式、途经和方法,以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第一,在体育运动中建立自尊自信。人在心理上都是有对群体的归属需求的,孩子更是如此,他们需要同伴,需要有人与他们玩耍。肥胖的孩子在由于行动迟缓、运动能力不足等原因,在日常的运动活动中很难融合进集体,常会体验到被冷落,被遗忘甚至被排斥的感觉。而与有着同样经历与同样感受的人在一起,他们可以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在情感上获得一种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参加由胖孩子组成的小组活动是帮助孩子建立集体归属感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这样的团体中,他们还可以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肥胖的孩子们体能及运动水平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他们每个人的积极性都很高,很乐意参与运动,并且很自然地与同伴们交流:“你别急”“我来帮你”“小心一点”“我们胜利喽”••••••消失许久的自信的笑容重新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第二,创设积极的环境,增强幼儿自信心。肥胖的孩子平时可能因为自卑等原因丧失了许多自我表达表现的机会。我们在组织肥胖儿活动中,注重为他们创设积极的环境,为每个人提供表现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
在运动中我们改变了以往呆板、单调的运动方式。因为发现,那种运动方式会让孩子产生厌恶,尤其是当他们面对眼前一个个运动器件时会产生恐惧心理,那种“我肯定不行”的想法油然而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的活动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样不但没有起到运动减轻体重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孩子退缩的心理。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将一个个运动项目设计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有着游戏情景的活动。例如:送小兔回家、帮妈妈运货等运动游戏,摸爬滚打不再是单纯的运动,幼儿置身游戏的情境中,当他们顺利经过跳、爬、钻、跑,最终把小兔送回家,我们就立即给予充分的肯定:“你帮小兔回到了家,你真棒!”当他们经过负重“翻山越岭”帮妈妈搬回了货物后,又及时进行情感提升:“啊,你能帮妈妈做这么多的事情了,真是个了不起的好孩子!”在这样积极的环境中,肥胖的孩子不再觉得自己是“没有用的、不行的”,而是充分感觉到自己内在的潜能,认识到原来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做这么多事情,感受到了被人尊重和肯定的积极体验,从而重新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第三,科学认识肥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他们了解肥胖的原因,知道肥胖是可以改变的。对于许多肥胖儿童及其家庭来说,原本觉得胖乎乎惹人喜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胖乎乎就已经不再是这个年龄可爱的标准了,所以落差感促发了心理冲突,引发了心理问题。因此,引导肥胖孩子对肥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非常重要,当他知道肥胖带给他的欢笑与痛苦都是真实的存在之后,他的心理自然会轻松了许多。
第四,帮助家长以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观念正确看待孩子的肥胖。我们发现,作为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父母,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肥胖显示出过度的焦虑会极大影响孩子的心理。比如,家长随口一句:“你怎么这么胖,长大了可怎么办呀!”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和否定,让他们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失去信心。家长给予孩子信任是帮助胖孩子恢复社会功能实现健康回归的重要条件,所以要让家长为肥胖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精神环境,不歧视、不偏见,鼓励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面对肥胖,减轻体重。
第五,提供科学的心理指导。在矫治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肥胖孩子身、心的共同关注。采用心理治疗方法,有时比饮食疗法和药物疗法更见效。因为儿童的心理正处于调整适应阶段,通过有效的心理调整,可以改变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不可以过分严格地限制某些食物,如小儿特别喜爱的糖果、冰淇淋等,可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减少其他食物摄入后,适当给予。若过分限制,将导致儿童对该食品过于渴望,易导致暴饮暴食,也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六,全家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全家共同改变饮食、生活和运动习惯,而不仅仅针对肥胖儿童一个人。要切合实际,不为减肥而减肥,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才是最终目的。这样孩子不会感觉到自己的“特立独行”或“孤军奋战”,会十分有效地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自尊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它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肥胖儿童这样一支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更要细心地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让他们在充满温暖和安全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以自尊自信的健康姿态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