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小班自主游戏中开放性环境的创设

发布日期:2020-11-05 13:25:48   来源: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

 

环境对人的情绪体验和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幼儿园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在园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我们要为幼儿创设开放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游戏环境,适时、适宜、动态地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游戏。在开放性的游戏环境中支持、促进、引导幼儿的自主游戏行为,因为只有开放、动态性的游戏环境才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自主游戏的开放性环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开放性的物理环境,即游戏的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和共享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游戏的场地是按幼儿的需要和愿望布置、随时可以变化的,游戏时间段的时间是由幼儿自由支配的。二是开放性的心理环境,即游戏中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全面开放的游戏环境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小班幼儿游戏的行为特点:更多的是材料激发游戏行为,而几乎没有根据自己的需求去争取材料以及创造环境的行为,这与中大班孩子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像中大班这样全开放性的游戏环境还不适合我们小班幼儿。

那么小班幼儿游戏环境的开放性到底该如何开放?开放到什么程度?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研讨并得出了一些比较初浅的经验:

我们的做法

一、创设开放的公共材料区

经常说游戏中的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在游戏中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反映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发展提升生活经验。尤其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我们毫无疑问地认为,根据孩子在游戏中的新情节、新行为,制作、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是帮助游戏顺利开展与游戏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材料区的种类

1.必需的材料

不管在每个主题内,还是我们的公共材料区,我们会根据孩子们游戏的情况放置一些需要的材料。小班孩子的思维具体形象,喜欢色彩鲜艳的物品,我们就为他们准备一些仿真的蔬菜、虾、肉等等。为点心店准备一些水饺、馄饨等。这些小物件放在公共材料区,可以种类多些,量不一定很多。比如我们放了两个小蛋糕,当孩子们想过生日时,他们随时可以去材料区取。在每个主题中,我们也会放一些必须的主题性材料,如小医院里有针筒、听诊器、体温计等。理发店有剪刀、吹风机、脸盆等。每个娃娃家都有游戏中必备的碗、调羹、锅子等等。

2.可以变化的材料

材料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幼儿时时在发展,所以材料必须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浮动。能力不及老师预测的,那就应该降低材料的难度,增加高结构材料,以避免幼儿因为材料超出他们的可操作范围而舍弃这一角色。能力已经超越材料所蕴含的发展空间,那就应该更换材料,可以尊从幼儿的意愿进行简单的替代或者象征。所以我们也会在公共材料区里增加一些半成品的材料,比如纸片、纸杯、橡皮泥、积木等等。这样让孩子们在摆弄材料的同时也可以发挥一些创造能力。

3.特别的材料

这些材料其实不是在老师的预设中,是一些废旧的物品,自然物等等。孩子可以用来替代或者发展游戏情节。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有的时候会看到材料而想到行为,所以这些特别的材料往往有时会推进游戏情景的发展。

(二)材料区的放置

其实,公共材料区很多材料不是一下子就放进去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这样一个材料区有些什么需要的材料,他们真的不是很关注。所以一开始,我们会把材料区主题性材料先放置在每个娃娃家中,比如:仿真的蔬菜、水果、蘑菇等等。还有点心店的馒头、馄饨、小吃都留在相应的主题内容中。在孩子们熟悉游戏以后,我们才逐步逐步的将这些主题性游戏材料放置到材料区里。由于这些材料有很大的共同性,把这么多材料汇总在一起后,孩子选择的余地就大了,比如当娃娃家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时,就可以按照需要去取。

当然,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有许多主题性的材料我们还将会留在不同的主题内。比如像小医院、理发店的一些主题性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和其他主题没有共性的,留在主题内,可以帮助孩子节约搬动的时间。

小班孩子的分类概念不强,所以我们整个材料的放置分类还是比较粗浅的,就是怕分类太精细以后浪费更多孩子游戏的时间。

(三)材料区的提供

 开放性的材料很多是老师的所提供的,提供的时候经过考虑和预设的。也有一部分是随机提供的,比如娃娃家的眼镜就是因为正好家里有一副闲置的,于是就拿了出来。有的是利用家长资源收集来的,从家长那收集来的材料呢其实更贴近幼儿,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所以特别关注。因为小班孩子年龄小,对于收集材料的能力还远远不及中大班的,但是我们也有意识的开始培养。

在小班的自主游戏中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控的操作过程,太开放怕孩子游戏不丰富,不开放就会使游戏停留在老师的预设中。当然开放性的游戏环境还包括对于孩子心里上的开放,也就是说,老师需要一个“大心脏”去接纳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把游戏真正还给孩子。

二、基本和留白相结合的半开放主题内容

中大班自主游戏的主题都是根据孩子的意愿自己选择的,所以在环境的创设上是全开放的,只有框架没有内容的。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这也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我们将根据幼儿的需求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几个基本的主题,如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等。由于小班幼儿的游戏喜欢是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模仿和重复以及简单的情景重现,同伴间并行游戏中的情感宣泄。所以,我们还设置了并行的娃娃家、点心店等,为的就是满足他们的模仿和操作。

当然,我们也要为一些有需求的幼儿提供更大的游戏空间促进他们的游戏需要,所以我们又创设了几个空白的游戏区。能够在幼儿有新的游戏主题产生时得到帮助。比如,当孩子们看到材料区的水果时就想到了要开个卖水果的,在卖水果的同时,他们又会去材料区找来积木做成了一个榨汁机,虽然机器做的很简单,但是却满足了孩子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力。在看到水管玩具后自制了长长的水管而想出了消防员的主题。

我们的收获

(一)开放性游戏环境激发小班幼儿的模仿再现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觉行动性较强,在游戏中依赖具体的玩具材料,表现为“就近取材”,看到什么就玩什么。特别是小年龄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暗示,他们的许多游戏情节都来源于眼前的、客观存在的物体。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将一些玩具材料分散在游戏区里,便于幼儿看到和取放,也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尝试运用更多的素材。当在孩子们产生了卖水果的主题后,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报纸水果”投放其中,有效地激发了小年龄幼儿对生活体验的某些回忆,从而丰富了“卖水果”的游戏情节。他们将自己想象成老板和顾客,会将水果放在称上称一下,还有付钱的动作等等,通过操作,模仿角色的特定行为。

(二)开放性游戏环境激发小班幼儿的自主意识

环境因素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真正的开放性环境能让幼儿自然地表现出需要和兴趣,真正的开放性环境更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

我们将材料区放在教室明显的地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又显眼又便于取放。我们的材料区因为是开放式的,所以一眼就能看到里面有些什么,这样就提高了幼儿选择材料的自由、使用替代的次数。小医院里需要小药片,孩子们马上在材料区发现了篮子里的小纸片,于是小医生们纷纷加入制作药片的队伍,她们制作小药片的方法可真多:有撕的,有揉成团的,有一把抓的。一会儿她们把许多小纸片都做成了药片。正是这种开放性的环境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得到了提升和延续。

(三)开放性游戏环境激发小班幼儿的创造想象

游戏材料是丰富多样的。然而,丰富的材料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小班的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持续时间较短。尽管投放多种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也造成孩子玩得分心,玩得眼花,这显然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我们应考虑幼儿的兴趣和个性需求,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幼儿的活动兴趣、效果的观察,定期对材料进行替换与补充。如,在开放性材料区中我们提供了一些区域中没有的游戏材料如垫子、模具、相机等。

游戏中,点点和可心戴着卡通眼镜来到了妞妞的旁边。妞妞早就已经在“儿童乐园”铺好垫子,坐在垫子上做游戏。妞妞拿起手中的积木,说:“看看我搭的房子。”可心抬头看了一下,哈哈地笑着,然后又继续地埋头造房子。过了五分钟后,妞妞突然站了起来,从材料区中拿了相机,站在一旁给她们拍一张照片,还说着:“笑一笑,说‘耶’。”拍了几张之后妞妞又走近她们,说道:“这些大树和房子好漂亮呀,再拍一张。”接着她拿起相机,站在前面又拍了一张。

孩子们很喜欢在儿童乐园里把几块垫子合并在一起,模仿自己和家人野外出游的模样,然后坐在上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自由地与同伴交流、拍照片。游戏中的材料全由孩子们自己选择与搭配。正如《纲要》中提到:“幼儿学习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因而,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材料不仅产生了新的游戏情节,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了孩子游戏的乐趣,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了更多的创造性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