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游戏中的识别与解读,优化小班角色游戏分享活动
张燕萍
《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而最受小班幼儿青睐的角色游戏,对他们的语言、社会交往、知识经验等各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小班幼儿小班幼儿角色意识弱,或缺乏角色意识,游戏形式单调,使角色游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意义。那如何让幼儿玩会角色游戏、玩好角色游戏呢?可以说,游戏分享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角色游戏的分享活动,就是在角色游戏中或角色游戏后,针对游戏情况,老师对幼儿进行的一次个别或集体交流和讨论活动。一次成功的分享活动,可以有效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做才能优化小班角色游戏分享活动呢?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反思,我认为优化小班角色游戏分享活动离不开老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识别和解读。
一、识别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寻找适合分享活动的素材
角色游戏是促进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有计划、有选择进行交流分享来提高他们的游戏水平,而识别又是分享的前提。通过识别老师能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已有生活经验,通过识别老师也能准确寻找到游戏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作为老师,应该识别些什么?
1.识别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玩具和材料对小班幼儿游戏的影响直接,有什么材料他们便玩什么游戏。作为教师,识别小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识别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了解小班幼儿游戏的兴趣点、材料需要、经验水平等,这些都是分享中最切实的第一手素材,并通过分享有利于对游戏材料的充实、改进与使用。比如,老师在娃娃家投放了碗,制作了水龙头。每次幼儿“吃饭”后会洗碗,他们的洗碗方式就只是拧拧水龙头而已。为了丰富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情节,后来老师又在水龙头旁边投放了一块小毛巾,但没有告诉幼儿毛巾作用。这一次,娃娃家的“妈妈”在洗碗时看到了一旁的毛巾,便拿起毛巾认真地沿着碗的边缘擦拭碗的内侧与外侧,等她觉得把碗洗得很干净了,她才停下洗碗的动作。接着,她挤干毛巾,又把碗从里到外擦干……当老师通过识别了解了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这就为把握个别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老师通过对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识别发现了适合分享活动的素材,并把这些素材放在交流分享环节中。通过分享交流,将个别幼儿的生活经验分享给全体幼儿,丰富全体幼儿的生活经验,促使全班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
2.识别幼儿与同伴的交往
在角色游戏中包括社会各行各业,幼儿可以扮演家人、医生、理发师等角色,而这些角色在游戏中必然会进行语言、肢体、表情上交往。但小班的幼儿常常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经验、,在交往中常会遇到无法沟通、合作的困难,所以他们的交往能力常会停滞不前。班级里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幼儿需要进一步学习与同伴的交往。这时老师可以选择以交往为主的分享活动素材点。通过分享活动,来摆脱自我为中心,学习交往中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3.识别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反映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生活经验丰富的程度会很大地影响角色游戏的质量。作为识别者,老师就应该在幼儿游戏时注重识别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反映,抓住贴近多数幼儿生活经验的素材点作为分享活动的内容,利用生活来优化游戏分享活动。比如理发就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常会碰到的事情。在“理发店”刚开张时,许多幼儿都表现出十足的兴趣。但在游戏中,他们的理发情节很简单,对理发工具的使用也不熟悉。为了丰富幼儿游戏情节,老师带孩子走出幼儿园,来到理发店,把分享活动的素材点放在认识理发工具和如何理发上。经过理发师的现场演绎,幼儿对理发过程的先后顺序、理发工具的正确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后,“理发店”里的理发师们理发情节越来越丰富。不仅如此,个别害怕理发的幼儿也战胜了理发恐惧症,形成了正确的生活经验。
二、解读小班幼儿游戏中的价值,确定合适的分享活动内容
幼儿在游戏时,老师常常会识别到一些有价值的点。如何来解读这些价值点,选择适合幼儿当前需要的内容来确定分享活动的内容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新材料使用的经验分享价值
角色游戏中,常常会有新材料的出现。大多数幼儿对投放的新材料会产生新鲜感,会不停的摆弄。当幼儿在摆弄新材料时出现问题时,老师就该解读该新材料在游戏中的价值:幼儿有没有关注到投放的新材料?幼儿是否因为缺乏生活经验而不知道如何使用新材料?该新材料是否偏离幼儿生活经验?如果新材料是有价值的,经验又是幼儿需要的,如何确定合适的分享活动内容?就像老师把毛巾投放进娃娃家后,有的幼儿能发挥毛巾的作用,想到用毛巾来洗碗、擦碗。而洗碗这一系列行为又是来自孩子们的生活,是他们需要的经验。当老师解读到新材料使用的价值可以作为经验分享活动内容时,老师就可以从会用毛巾洗碗的幼儿出发,以示范模仿的分享方式,以点带面,把个别幼儿洗碗的生活经验分享给全体幼儿,丰富全体幼儿的生活经验,促使全班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高。
2.积极情绪的情感共鸣价值
小班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初级时期,所以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对每个幼儿来说是有价值的,它对幼儿的发育成长有积极的意义。所以老师在确定合适的分享活动内容时,可以将这些开心的、积极向上的事情作为分享的内容,让幼儿在分享活动中体验积极情感。比如,一起学学角色游戏中某个角色的礼貌用语,一起回忆过生日的情景等;还可以利用集体力量的辐射把孩子身上的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如一起说说打针时做个勇敢的宝宝、理发不疼……这些有价值的积极情绪情感,可以引起幼儿的共鸣,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这份快乐。这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非常有帮助。当然,情绪的出现往往是一瞬的,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无法在分享中再次表现,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视频、照片的方式让幼儿一同分享快乐的情绪,产生共鸣。
3.矛盾冲突的问题商议价值
因为小班的幼儿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缺乏生活经验、处理问题能力差等原因,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作为教师,应如何应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矛盾冲突呢?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游戏分享活动来商议、来解决矛盾冲突的问题,达成共识。
有一次,娃娃家有“客人”来做客,敲了好几次门都没人给他开门,就准备自己进去。这时“妈妈”看见了,连忙把“客人”推推出去关上了门。“客人”也不依不挠。于是,这几个人就一直在门口僵持着,直到老师的介入。原来,娃娃家的“爸爸妈妈”是想出去看表演,家里就没人就不想招待客人了。其实不难看出,案例中孩子们幼稚行为的发生都是因为他们行为代替语言,还不会用商议来解决矛盾。所以在游戏分享活动中,商议作为解决矛盾冲突的价值点是幼儿必要的,可以作为分享活动内容的。在后来的游戏分享活动中,我提出问题:娃娃家的人都要去看表演怎么办?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商议提出了利用轮流的方法解决,并达成了共识。孩子游戏中的矛盾时时在发生,只要老师正确解读游戏,抓住价值,利用分享活动让他们不断学习商议,才能让他们的游戏水平更上一层楼。
优化小班角色游戏分享活动是离不开老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识别和解读的。只有用眼、用心、用情,去识别孩子,把握好每一次分享交流的契机,那么我们的孩子才会在角色游戏中不断的发展,不断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