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足口病
病原体:最常见的是肠病毒ev71
潜伏期:3-6天
传染源:病人 带菌者
隔离期:至疱疹全部干燥结痂
传播途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
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4月开始上升,高峰在夏秋季
发病以儿童为主,主要侵袭幼儿
托幼机构是本病的好发场所
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38-39度),伴有咳嗽、流涕、倦怠等症状;
2.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后变为疱疹,患者咀嚼时疼痛,拒食;
3.极少数病例可出现脑炎、肺炎等并发症
疫情处理措施
1.及时隔离治疗病人;
2.做好玩具、用品、粪便等消毒;
3.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4.控制集体活动,减少传播机会
防控关键词
• 手卫生
• 早发现、早隔离
二、诺如病毒感染
• 诺如病毒(Norovirus)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其原型株诺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es)于1968年在美国诺瓦克市被分离发现,由于该组病毒极易变异,此后在其他地区又相继发现并命名了多种类似病毒,统称为诺如病毒。
传播途径
•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饮料;
•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然后手接触到口直接接触到感染者(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同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
临床表现
•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防控措施
•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 2.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 3.减少外出要会和参与大型活动机会,杜绝传染渠道。
• 4.一有情况,立刻就诊,并报告所在单位、社区。
防控关键词
• 做好随时消毒(呕吐物用消毒水消毒)
• 注重细节
三、流行性感冒
²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性极高。
²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
² 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² 发病特点
² 冬春季高发
² 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高发
² 人员聚集场所易扩散
防控措施
• 传染源:隔离
• 传播途径:消毒
• 易感人群:接种疫苗
防控关键词
• 发现要尽早
• 隔离要彻底
• 消毒要规范
• 疫苗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