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沙水游戏《独木桥》之思

发布日期:2024-04-17 12:27:15   来源: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

背景:

幼儿园的沙水区一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宝地。每次户外游戏时间,他们就迫不及待的跟着老师来到沙水区,孩子们常常会利用各种工具拍拍、挖挖、堆堆、堆城堡的游戏,乐此不疲。

实录

建好“独”,孩子们开心极了。这时,湙湙又发现了问题,因为管道顶端的沙面高低不平,导致桥面总是晃来晃去,不够平稳。针对新问题,脱口而出:“我们用胶把它粘住吧!”瑜瑜指着地上一桶掺有水的泥沙说:“瞧,这里有粘,我们用水和泥当胶水来固定桥面吧。”这一办法马上得到了湙湙的赞同:“好,和水成泥来粘住木板。”。湙湙瑜瑜从材料柜里找来一口铁锅,将沙子和水放在锅中混合,再用小手抓起泥巴放入锅中来回抓握。“水、沙、泥”搅拌粘稠后的“胶水”被孩子们放进另一个红桶备用。他们将其抹在空隙处,让木板与“桥墩”之间变得更加贴合。湙湙用手晃了晃抹上“胶水”的“桥板”,果然更加稳定了。正当大家沉浸在成功搭建“独术桥”的喜悦中时,瑜瑜却一边审视一边提出了新问题:“这桥也太窄了吧,我们怎么上去走啊?一不小心就容易掉下来呢。”

在游戏分享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照片和视频的方式,与幼儿一起回顾了“建桥”游戏,幼儿对“建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办法进行交流和讨论。

湙湙:刚开始时,做“桥墩”的管了经常歪倒,我想了想,可能是因为它太轻。我看到电视上:“跨海大桥”的柱子是很粗很重的,所以我们就往管子里灌了满满的沙子,这个方法真的很管用,“桥墩”不那么容易歪倒了。

瑜瑜:我们把术板架到建好的 “桥墩”上时,术板总是晃来晃去。如果小朋友上“杯”的话,“桥”肯定会倒塌的。我觉得还是用水和泥把“桥板”和 “桥墩”粘粘牢比较好,因为我们以前轻“水井”的时候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追问:用了水泥后,“桥面”晃动的问题解决了吗?

瑜瑜:解决了,可是现在我们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桥面”太窄了,小朋友根本没法上去走,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

针对瑜瑜提出的问题,老师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解决办法。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桥面”加宽,有的小朋友则认为仅仅加宽“桥面”还不够,需要再找两根管子放在原来的管子旁边增加“桥墩”的数量,在更粗的“桥墩”上换根宽一些的板了做“桥面”。

湙湙:对呀,我们可以找两个更粗一点的管子做“桥墩”,和之前的两个连接在一在上面增加根板子做桥面。

别:

1.回顾游戏过程,多元表征游戏经验。在回顾游戏的过程中,采用分组回顾的形式,通过书面游戏故事和口头表达这两种方式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游戏经验进行表征和学习。

2.及时反思,总结提升游戏经验。游戏后,教师及时引导幼儿讨论及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幼儿说出说出问题并进行追问,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并通过实践游戏内化经验。

3.聚焦问题和创新点展开讨论,深化幼儿思考。在本次游戏中,幼儿能自主自发地将游戏不断持续和深入,并且在次次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中星现出了很多的创新的想法,体现了幼儿对游戏的浓厚兴趣及思维、合作等方面呈现出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采用鼓励和赞扬的方式激励幼儿,并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引发下一次游戏。

应:

1.全面关注幼儿游戏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及时给予幼儿支持。在以后的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应当更加全面,不仅需要纵向关注游戏的发展,更加要横向关注游戏的联动及每个幼儿的不同游戏内容和形式,应更深人适宜地对幼儿进行启发、支持和引导。

2.基于幼儿经验,幼儿提供信息流支持,以拓展幼儿的游戏经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信息流以帮助幼儿提升拓展游戏经验。如:关于水的来源及流动的绘本阅读和科普视频,水道如何设计和建构等等,学会借助更多的力量促进幼儿持续深入游戏。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