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早期阅读集体教学中有效的师幼互动

发布日期:2024-06-21 12:19:58   来源: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

幼儿集体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其更积极地参加到活动中,进一步促进其认知、语言、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回应加强阅读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提高幼儿的早期阅读的有效性。

一、灵活预设,储备回应素材

“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活动过程充满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做好充分预设,做好多种回应,即“备幼儿”。一次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教师充分的预设。

例如:《章鱼先生卖雨伞》活动中的提问:今天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这是绘本的封面,封面上有什么?

预设1

C:封面上有章鱼。

T:这是故事的主角。它叫章鱼先生。

预设2

C:封面上有伞。

T:这个故事可能与伞有关。

预设1

C:章鱼身上有花纹

T:你观察地真仔细,这是章鱼先生的花纹。

。。。。。。。

幼儿是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富于想象和情感的完整的个体,其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新教师更应该做好预设,防止在上课时手足无措进行无效回应。

二、适度追问,进行深入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追问,既可能会使幼儿机械思维和从众心理,还可能使孩子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停留于表面的“知道”。当幼儿的回答偏离主题时,追问能使孩子的回答回到教学中来;当幼儿表述不清楚时,追问能帮助孩子表意明确;当幼儿生成的问题有价值时,通过追问可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还给幼儿,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行深入地思考。

例如:在《章鱼先生卖雨伞》中提出问题:章鱼先生想要一把属于自己的伞,你觉得哪把伞适合章鱼先生?

C1:我觉得第四把伞适合章鱼先生。

T:为什么觉得这把伞适合他呢?

C1:颜色一样、图案一样

T:你是从颜色、花纹上选择适合他的伞。除了这把伞,还有不同想法的吗?

C2;我觉得是第六把伞。

T:说说你的理由。

C2:因为伞的大小和它差不多。

T:你是从大小上选择了一把适合他的伞。

追问是集体教学的关键。但是在追问时,一定要注意追问的对象,关注差异性,做到“问得其所”;注意追问的技巧,不能同时向幼儿“抛”出很多问题,不能偏离“最近发展区”,使幼儿不知所措,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三、适时等待,留给思考空间

相关研究表明幼儿从接收问题到理解问题再到语言组织至少需要2-10秒;依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内向型、羞怯型、外向型)的差异,从5-30秒不等。例如:在《章鱼先生卖雨伞》的活动实施中生生讨论:小动物到底买了什么伞?为什么买这把伞?我凑近听幼儿的讨论时,进行适当交流有的幼儿能够完整的复述出故事给旁边的幼儿:有的幼儿还在观察画面组织语言,帮助他理清思路。

因此,教师在和幼儿“对话”的过程中,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幼儿的个性差异等,合理把握回应的节奏。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引发师生、幼儿间的有效互动。

四、切勿否定,进行积极引导

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幼儿的答案。我们总以为幼儿年龄小,懂得的知识有限,回答的问题错误率很高,却忽视了现在由于电视、网络的普及,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视,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他们很可能知道一些教师不清楚的知识。

例如:在《章鱼先生卖雨伞》实施活动中

T:嘀 嘀 嘀嘀嘀,小鸡来买伞。想买什么伞?说说你的理由。

C1:那顶黑色小小的伞。因为大小差不多。

T:从大小上选择了伞,很有可能哟。还有不同的吗?

C2:我选的是黄色的小小的伞。因为颜色一样大小一样。

T:哦呦,这也是有可能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买了哪吧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自以为是,轻易地否定幼儿的答案,即使有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采取手段进行积极引导,以保护孩子强烈的求知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