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把握角色游戏分享中的连锁反应

发布日期:2019-04-08 13:02:48   来源:实验幼儿园-邹晨   点击量:

把握角色游戏分享中的连锁反应

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幼儿园 干潮

背景:

要冲泡出一杯美味香醇的咖啡,不仅要找到品质优良的咖啡豆,而且 “研磨”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研磨后它才会散发其纯正的味道。而角色游戏分享就好比研磨咖啡的一个过程,它是幼儿交流经验、体验情感、自我表达最有价值的时刻,是推动游戏发展的关键。本学期,我们教研组针对“角色游戏交流分享评”展开有目的的学习、实践和研讨。角色游戏交流分享的确是很难做好,如果我们能把握好游戏分享中的连锁反应,相信会容易很多。

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又忙于各自的活动,到处充满了他们的说笑声。瑶瑶正在给娃娃穿衣服,边穿边说:“我要给娃娃穿上衣服,因为我要带她出去玩,外面下雨冷,穿上衣服会很舒服的。”看到爸爸用塑料袋拎回了许多衣服,她笑着说:“娃娃会很高兴的。”接着她就不紧不慢地照料起娃娃来:梳头、洗脸、喂饭……

因为她的细心,游戏结束时老师特地请瑶瑶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陪娃娃做了些什么”。当瑶瑶说到“出去冷所以要给娃娃穿戴好”的细节时,老师在表扬她细心的同时,提问道:“你给娃娃穿的衣服是哪来的呢?”瑶瑶说:“是爸爸到商店里去买来的。”顺势,老师引出了衣服的来源问题,然后让爸爸介绍“今天去商店给娃娃买了些什么衣服”。爸爸说:“我给娃娃买了一袋衣服和裤子。”老师又问:“是你自己用袋子装的呢,还是服装店的营业员帮你把衣服装好的?”爸爸回答:“我买好了,营业员就帮我把衣服装在袋子里。”老师接着说:“今天的营业员真负责,服务很周到。谁是今天的营业员呀?”“营业员”得意地站了起来,原来是敏敏。老师问:“你怎么知道要给客人用袋子装好东西?”敏敏大声地说:“我去服装店时,看到妈妈付钱后,阿姨就把妈妈的东西装在袋子里了。”老师边鼓掌边说:“敏敏看得真仔细呀,其他小朋友玩游戏时,也可以和敏敏一样,想想你平时看过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你也来学着一样做,好吗?”

反思:

角色游戏交流分享时,老师可以从某一幼儿的讲述中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幼儿对该问题的讨论,由此展开下一个焦点的讲评。这种用以点带面的游戏分享方式在我们日常活动中较常见,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把握好游戏分享中的连锁反应,不断促进游戏的发展。

1.以正确切入点展开分享

正确的切入点是游戏分享的良好开端,前提是老师要在游戏时仔细观察,发现幼儿在共同游戏时存在的关键问题或玩法上的创新,然后思考并选取本次讲评的侧重点和首要解决的问题;接着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也就是找到开始讲评的第一个孩子,从他的介绍中再有目的地从问题中找到切入点,一环接一环进行分享。

如案例中,由一幼儿对娃娃穿衣的介绍引发衣服的来源问题,再从服装店购买衣服的交流中引发购物后包装的问题,一环接一环,就像连锁反应一样,顺理成章地引出一段段讲述。这样的分享中关键是找到切入点,怎样的切入点能让讲评连锁进行呢?幼儿典型、特殊的行为表现是进行讲评的极好材料,比如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动作、表情、交往情况等。幼儿每一次的创造性表现,都是对游戏内容的丰富,也是他们对自己生活经验的消化、再反应,这样的经验运用和创造能力是最值得在幼儿间推广的,能让其他幼儿也借此来丰富自己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还能由此及彼引发出更多的游戏情节。上述实录中,瑶瑶的细心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而在她“家”中,还有会购物的爸爸,这些相比于其他幼儿,他们的各司其职、细心照料,以及相互配合是游戏的一大亮点,是玩好娃娃家游戏的关键,这些丰富的游戏行为当然可以作为游戏分享的重点。

2.以自然提问过渡分享环节

将每个人的分享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会使角色游戏更生动有趣。所以,老师在预设交流分享环节时,要以关键提问引出第一个孩子的分享,从第一个孩子的回答中再寻找切入点,设计提问,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引出下一个孩子的分享。老师如何使用问题连接各环节讲评是游戏分享的重点,老师在观察游戏时,要对随后的分享有预先想像,预设一些分享时该提的问题,同时,在实际讲评时还要及时吸收幼儿讲述的内容并消化,做到随机应变,让每个环节顺利、合理过渡。

如上述案例中,对瑶瑶的提问就是老师观察之后心中预设的,为的是要引出衣服哪儿来的问题。但是,爸爸回答中涉及的袋子装物品的问题是老师预设之外的,因为老师本来是想通过爸爸的回答引出“需要物品可以去商店买”的话题,但爸爸的回答中不仅涉及到了“去购物”的问题,还涉及到了“买完东西用袋子装好”的新问题,这也是个与购物紧密相关的问题。老师立即对这一不错的话题作出回应,抓住其价值引出适当问题,引发幼儿运用经验进行游戏的方式。这样,既体现出了“营业员”的仔细、负责,也能丰富其他幼儿下次玩服装店游戏时的经验,收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因此,老师在从幼儿讲评中提问时,还要分析幼儿的回答情况,捕捉其内在的价值所在,做好现场调节,丰富游戏分享的内容。这一环节主要体现老师的现场调控能力,要做到细听、快想、准问,最大程度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3.以完整的语言引领幼儿分享

幼儿的表达存在一定的情境性,当他在讲述自己的游戏情况时,还处在当时的一种游戏环境中,情节、角色间会有跳跃性,讲述时会缺头缺尾,听了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老师除了引导幼儿从正确切人点开始讲评,还要引导幼儿准确讲述,当幼儿表达不明确或是用词不当时,老师要用完整的语言来帮助幼儿表述,让幼儿能学习准确表达的词汇和方式,同时也让其他幼儿清楚倾听,并听明白。

如实录中老师对爸爸回答后的再提问“是你自己用袋子装的呢,还是服装店的营业员帮你把衣服装好的呢?”就是对爸爸回答的明确化,让听的幼儿明白袋子该由谁来装。除了帮助幼儿准确表述外,老师还要起到引领作用,就是对幼儿的讲述进行提升、梳理、总结,就像案例片断最后老师的总结话语,让幼儿明确知道结合自己的生活所见,运用新经验进行下次游戏。

当然,一环接一环的连锁讲述,并不是随意地将几个游戏行为串联起来讲述,而是有先后关系或因果关系的,老师在观察时要有预设,同时还要善于从幼儿的现场讲评中及时找到新的切入点,拓展讲评内容。总之,角色游戏分享要注意细节,孩子游戏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都可能成为一个话题,引发出新的经验,所以,老师的观察和思考是关键和前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