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培养托班幼儿阅读素养
董家琪
托班孩子正处于语言积极发展期,因此对托班孩子进行早期阅读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逐步提高阅读行为的能力,促进孩子口语能力的发展。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托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本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托班幼儿在进行图书阅读时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多角度出发,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培养托班幼儿的阅读素养。
一、提供对元素的阅读绘本
托班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已经能够认识到图书里有许多神奇、有趣的东西,他们想去了解,想去探究。他们已经开始从喜欢看单一画面发展到喜欢看连续画面,有简单情节的图书,尤其喜欢看内容熟悉,有重复情节的简单故事书。在我们班的图书区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图书区的孩子来来往往,颜色鲜艳的书,一直被翻阅着,但是一些颜色比较冷色的书却一直少有人问津。也经常看到孩子们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孩子们从第一页翻到了第二页,又迅速翻到了第三页,很快,一整本书都看完了。这样的情况是我们班普遍出现的问题。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也能够看出,托班年龄的孩子对于阅读是十分随意,以及跳跃的,有的时候孩子们只是喜欢一个翻书的动作,而并不是真正的阅读,亦或者在选择书本的时候,孩子们主观都会选择一些色彩鲜艳,能够一下子吸引他们的书。因此开展阅读活动,为托班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从而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及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设动态化的阅读情境
阅读是一种静态的书面语言学习活动,而2~3岁幼儿处于认识事物阶段,过度的夸张变形图像或对比强烈刺激的画面不利于他们正确认识事物,但是,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教师必须在“静”的阅读中有机的融入“动”的形式,让幼儿在动作模仿、扮演角色、游戏活动中具体形象的理解画面内容。在阅读初期,可以把孩子们抱在身边,边讲故事边抚摸一下他们的脸蛋、小鼻子或小手,使他们更多地感受到老师的亲切与关注,增进幼儿对老师的依恋,以使他们更愿随老师进入阅读区。教师反复讲故事,使幼儿能熟练的记忆故事内容并能与图片画面内容一一对应,当他们再阅读图书时,看见图书画面与内容比较熟悉。他们阅读时会有成功的体验,产生喜欢阅读的良好情感。如“悦读馆APP”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孩子们都很喜欢悦读馆中的书,因为这不仅是看的书,还是可以听得书,孩子们一边看书,一遍听书,还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这样的阅读情境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常常还会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小朋友们,今天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呢?”或应孩子们之邀,讲一个《小红帽》的故事等等。孩子们则轻轻松松地靠着老师,听着一个一个有趣的故事,这种轻松的,家庭式的亲子阅读的阅读形式,会打动每一位幼儿。再比如让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情节或某一片段,教师则引导幼儿:“你最喜欢故事中哪一段呢?”在阅读延续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头饰、木偶等,让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动态表演”阅读,引导幼儿有表情地学说角色间的对话。在此过程中,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交往中得到迁移,不同水平幼儿的语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营造游戏化的阅读体验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探索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托班幼儿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幼儿对哪些东西感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下手,因势利导。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让幼儿用游戏把阅读的内容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不仅能达到良好的复述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幼儿阅读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演能力。其次,进行集体阅读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如在托班绘本活动《咯吱咯吱》中,老师选择这本绘本的时候,首先水果是孩子们喜欢的,也是孩子们经验比较丰富的,而且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上,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只是和老师一起看绘本,阅读的同时夹杂着一些小游戏,比如说到苹果,老师出示了触摸袋,让孩子动手摸一摸,猜一猜;在出示大西瓜的时候,老师让孩子滚一滚大西瓜;在出示火龙果的时候,老师则当场切一切;最后孩子们一起尝一尝水果色拉。那么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玩也玩过了,而在玩中,整个绘本想要传达给孩子的经验也传达到了,因此游戏化的阅读对于托班的孩子是十分合适的。
众所周知,书是知识的宝库,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的转换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良好的阅读素养能使幼儿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