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教育理念之下,我们都在努力着启发幼儿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决问题。自主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之一,在游戏中他们快乐成长。本文立足于“做幼儿游戏的陪伴者”,通过“健身房”的游戏案例,从幼儿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教师的陪伴、支持与引导进行描述,将幼儿游戏中的“主动学习者”、“有力支持者”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 陪伴 自主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课程教参中,游戏作为一门独立的活动形态对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生活、运动、学习一起共同承载着幼儿发展的使命。
拿起《做温暖的陪伴者》徐则民老师的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清晰的脉络,它以“做高质量的陪伴者”、“走进游戏,走近幼儿”、“睿智施教,让教学更有意义”三个主题慢慢讲述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与行,我细细读来,深有体会。从徐老师对游戏的见解中,使我印象深刻,在书中让我知道了更多的游戏活动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让我了解如何更好地观察和判断幼儿的游戏情况。对此我也重新调整观察的角度与方法,我也认识到了“站稳10分钟”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游戏观察的一种认真态度。我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推动者“站稳10分钟后”,我也发现了孩子们“小世界里的大变化”,为孩子们的游戏而欣喜。
背景:
中班幼儿玩自主游戏比起小班幼儿,游戏主题、内容和情节更丰富了,他们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角色、规则、交往意识。我们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与内心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读懂游戏中的幼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二班的“小社会”,来听一听“一兆小韦德”健身房的故事。
实录: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纷纷忙碌起来。快快和萌萌来到了座位中间,开始把椅子搬去室外。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好奇地紧随其后,想知道他们那么大动静是想干什么,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游戏,我与他们保持着距离,暗暗观察。
只见他们将椅子一个个搬去了操场中间区域,不一会就将一个区域围了起来。“店”貌似建成了,于是萌萌跑向了材料超市,在那里徘徊了大约1分钟,从箱子里拿出了纸、笔、木片、雪花片、盒子等等的材料。等萌萌拿回材料,两人开始忙活起来,萌萌在纸上画着什么,快快就用木片和木棍在“店”里摆弄。我没看懂他们在干什么,但我没有上前询问只是在一旁默默观察着、陪伴着。不过后来从萌萌的画上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他们开的是健身房。木片和木棍是健身器材,萌萌画的纸是他们店的招牌。店虽然开张了,但还没有顾客上门,只是他们两人在“摆弄”在健身器材。
(分析与思考:“观为看、察为思”,观察是教师走进幼儿、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在自主游戏中,只要我们沉下心去观察,他们总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主题。在游戏中,我相信幼儿,作为他们的陪伴者去观察,发现两个孩子的创意——“健身房”,这也说明他们对健身房还是有一定的经验。
自主游戏需要教师的放手,但仅仅放手是不够的,支持和推动幼儿发展同样重要。于是我从“做合格的陪伴着”着手,在幼儿游戏中进行了我的“支持与推动”行动。)
这个新主题能否引起更多孩子的兴趣与关注呢?健身房能否开得更热闹呢?于是我们开展了一次分享交流活动。分享环节,我拿出一张“健身房”的招牌,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的小社会里开了一家新店,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店呢?”
“她手里拿着方块,是玩具店吧”
“他拿着什么东西呀,在锻炼身体吗?”……
最后健身房的老板兴奋地宣布:“今天我们开了一家健身房!”老板的话立刻引来了孩子们的热烈反响:
“有健身房啦,真开心”
“我们可以去健身啦!”
“我也去过健身房,叫一兆韦德的健身房,妈妈带我去的”
“我也去过,那里有很多健身的玩具”
“那里有跑步机”
……
健身房的开张,没想到引起了孩子们热烈的响应,个别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辐射到了其他孩子,引起了共鸣。为了让健身房开得更热闹,我分享了一段关于健身房的视频。从孩子们收集的广告纸中,他们逐渐知道了很多健身房的秘密,很多孩子都纷纷表示下次也要去健身房玩一玩。在随后的几天里,健身房的参加人员逐步增加,他们还把健身房取名为“一兆小韦德”。又过了几天,健身房里热闹无比、人头攒动:
第一天,“一兆小韦德”里出现了哑铃。
第二天,“一兆小韦德”里出现了杠铃。
第三天,“一兆小韦德”里出现了休息等候区。
小家伙们不断地利用材料超市中的丰富材料,替代成了有趣的健身器材,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真是太好了,不得不让我佩服。
(分析与思考:交流分享中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幼儿们拼拼凑凑地把自己去健身房的零星经验回忆、讲述的过程,可见中班幼儿语言有了质的飞跃,他们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通过交流分享帮助了孩子们加深对健身房的认识与兴趣,包括里面的健身器材、区域划分等等。交流分享,不仅调动了他们游戏的积极性,也丰富了他们的经验,推动游戏的进程。当幼儿有了经验后,他们立即能够利用一些材料,如桌椅、积木、树枝、木块等等的材料,以物代物的形象思维贯穿游戏中。生活经验赋予他们更多的创造,带给他们更多的收获。这时我们可以作为“推动者”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探析,可以使用语言指导、行为指导等技巧助推幼儿游戏的发展,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拓展经验。)
随着游戏情节的丰富,问题也随之产生了。当游戏进行到第四天时,快快在搭跑步机的时候出现了困难,他想搭一个架子,装开关按钮,可是架子每次搭好一会就散架。问题出现了,他们来找我求助,在我看来他们没有成功的原因是底座材料有问题,于是我又将问题回抛给了他们,“怎么办呢,要不你们去找找用其他的材料当底座,说不定能成功呢!”接下来快快和萌萌两人来到了材料超市,开始他们的“实验”:
第一次:3块木条:两边各1块“底座”,1块“桥梁”,可是结果失败了;
第二次:5块木条,两边各2块“底座”,1块“桥梁”,可是4块底座没有固定好,就散架了,又失败了;
第三次:两次的失败没有让两人放弃,这次他们选择了:选用了2个纸芯筒和1块木条,一边搭,两人还商量分工,萌萌扶好木条,快快搭,没想到第三次他们终于成功了。
快快开心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我们成功啦,你看我们用这些(2个纸芯筒和1块木条)成功啦”,为此我也在交流分享中将他们不言放弃、协力合作以及动脑解决问难的行为进行了表扬。“一兆小韦德”的故事还在不停上演……
(分析与思考:当孩子们在游戏中出现困难,我们应该不要急于给幼儿意见来解决问题,应该要放手,多给自己一些观察与等待,多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时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认知水平也提高了,他们虽然不能说出具体的物理概念,但是在一次次搭架子的过程中,他们初步感知了关于底座大小与牢固度之间的关系,明白了底座越大越稳,“小小工程师”就在游戏中诞生了。架子之所以成功,也离不来他们的互相合作,一个扶一个搭,分工明确,良好的合作意识逐渐形成。作为观察者后,我们会发现,幼儿在游戏时会有一个自我设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游戏中其实有时并不需要我们老师直接介入,可以作为“推动者”通过简单的暗示、引导以及鼓励,他们自己也会去寻找和发现,并找到合适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地“退一步”,幼儿真正地“进一步”。)
后续:
1.采用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健身房的环境、工作、社交语言等等,丰富生活经验,推动新情节的诞生。
2.满足幼儿的需要,协助他们“会员卡”“饮料吧”等新情节的开展,为健身房流入新情节,进一步提高孩子们参与主题的积极性。
我的思考:
记得徐则民老师在有一次讲座中说过:“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推动着幼儿的发展。经过健身房的故事,我从陪伴者的身份渐渐地读懂了游戏中的孩子,从而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1.游戏中的孩子——主动的学习者
在健身房的主题故事中,我看到了主题从“无”到“有”、健身器材从“单一”到“丰富”、参与人员从“寥寥无几”到“络绎不绝”;随着主题情节的深入,我看到了幼儿在游戏中如何合作搭稳跑步机、如何制作健身器材、如何规划游戏区域等等,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他们从计划到落实,从实施到拓展其他业务,我更欣喜地看到了他们的变化:
(1)主动后“自主自信”的孩子变多了。在游戏中,孩子们自己选择游戏主题、自己动手准备游戏材料、自己确定所扮角色,从内容、材料到玩伴,完全由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搭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得到体现,自主性得到了发展,同时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游戏,他们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成为主动学习者后越来越多“自主自信”的孩子出现了,这对于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2)主动后“积极情感”的孩子增加了。积极的情感包括两个方面:对人的积极情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孩子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也是我们自主游戏中重要的教育内容。自主游戏就是孩子模拟成人活动、反映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游戏。在案例中孩子们在开“健身房”的过程中,遇到失败,但在同伴与教师的鼓励陪伴中克服困难,最终将健身房开得生意兴荣,这对他们养成积极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复一日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价值观都在提高,具有积极情感,积极向上的孩子也在慢慢变多了。
(3)主动后“知识渊博”的孩子增长了。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增长的知识有许多许多。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游戏,发现不同的问题,在问题中成长。就像案例中“跑步机失败”后的一系列的操作,他们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行动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新的经验。不同的游戏,增长不同的知识,班级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小博士”。
幼儿在游戏中语言表达、合作策划、解决难题、分享快乐等领域自主成长,他们不愧是主动的学习者。
2.游戏中的教师——有力的支持者
在幼儿游戏中,我们要认真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并做必要记录,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不急于介入或干扰幼儿的活动,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抓住活动中幼儿感兴趣或有意义的问题和情境,识别幼儿以新的方式主动学习,做幼儿游戏的有力支持者。
(1)放手——尊重幼儿游戏意愿
“幼儿发展优先”是我们始终铭记于心的,那么在游戏中我们教师的放手应该如何有的放矢,这也是需要研究探讨的。案例中当健身房跑步机出现故障时,我没有给予技术支持,而是静静的去观察,思考着这是他们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吗?教师需要怎样介入呢?我们要给与幼儿更多的空间,尊重幼儿的意愿,支持幼儿的一次一次游戏、讨论以及对环境材料的调整,逐渐让幼儿积累游戏方面的经验,而教师所做的就是善于放手,善于观察,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让孩子成为游戏真正的主人。
(2)观察——读懂幼儿游戏行为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更是教育幼儿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读懂儿童、走进童心的桥梁。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扮演“陪伴者”角色进行仔细观察与幼儿交往,这样能促进幼儿更好的游戏,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如案例中,幼儿游戏我在一旁陪伴,用相机记录幼儿游戏的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累计大量的视频资料,在一次次的复盘中,尝试识别孩子的游戏行为,解读孩子的内心体验,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发现幼儿的需要、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并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有效支持,促进幼儿发展。在解读与分析幼儿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观念、教育行为。
(3)分享——生长幼儿游戏经验
游戏分享作为游戏的延伸和拓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游戏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幼儿解决游戏问题、生长幼儿游戏经验、激发游戏兴趣等,帮助幼儿顺利展开自主游戏;还能够帮助幼儿整理分享游戏经验、提高认知能力、丰富游戏内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品质、促进社会性发展。在案例中两个幼儿开了新店“健身房”,我通过分享环节让两个幼儿展示他们的招牌,与集体讨论交流,将两个幼儿的兴趣点辐射成了大部分幼儿的兴趣点,从而推动游戏的发展,最终使得健身房热闹非凡。
自主游戏向幼儿敞开了一个通向自由的活动空间,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去自我中心具有积极作用。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是游戏的专家。让我们一起做幼儿游戏的陪伴者,相信幼儿、尊重幼儿,用适宜的方式支持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2] 朱智贤.幼儿心理的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徐则民.做温暖的陪伴者: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与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