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学对幼儿科学核心经验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幼儿阶段的科学核心经验的培养,有助于幼儿在知识积累过程中意志力、探索精神乃至理性分析能力都得到较好的锻炼,这对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好的探索未知、创新创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沙水游戏;科学核心素养
沙水对于孩子们来说始终充满着无限“诱惑”,在我园的绿地旁有个足够大的沙水池,那里是孩子们得天独厚的游乐场,充足的空间让孩子能够不受拘束地尽情玩耍。沙池旁边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水龙头,方便他们玩沙水组合游戏。沙池边材料柜里配有筛子、铲子、各类管道、支架等材料,还配备了箱子、瓶子、布、木棒、垃圾袋等低结构材料。中班下学期,孩子们玩沙池游戏已近两年。沙池对于他们已不再陌生,他们喜欢在沙池中玩各种富有创意的建构游戏。于是,我们开始尝试鼓励孩子们提前制订自己的玩沙计划。
男孩小可爱在阅读角看到一本《火山与地震之谜》的立体书,被书中火山喷发的立体场景震撼到,小可爱萌发想要在沙池里建构“火山”想法,他想让水从火山口处喷发出来。孩子们都对小可爱的这个想法很感兴趣,有的孩子用沙堆成了一个火山的样子,把水从火山口处倒灌进去,水从火山口流出,可是火山口被水流破坏了,有的孩子将饮料水瓶灌满水,用泥沙包裹成火山的形状,问题是加水只能让水流出一点。我发现孩子们努力推进这一计划,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之后不问孩子们尝试后的差别,于是打算利用这些不同,让幼儿进行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如何才能够让火山“喷”发出来。新《纲要》对幼儿科学核心经验的培养提出要求要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要保持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所以,我借助孩子感兴趣的沙水构建火山“喷”发活动的实践,帮助培养幼儿科学核心经验。
我的做法:
一、悦纳质疑,激发好奇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生活即教有”。在通常情况下,倘若有了好奇心,往往能够激发幼儿的疑问,学习科学的必要因素就是产生疑问,其能够提升幼儿对新鲜事物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寻找解决办法、剖开层层迷雾。质疑是幼儿表现好奇心的一种方式,在探索活动中,教师应欣悦接受幼儿的质疑,以幼儿的疑问为切入点,来激发创造性,促提升探索性。案例:初步感知沙水的特性,介绍自己在玩沙水过程中,发现哪些关于沙水的小秘密。航航和辰辰将沙聚在一起,变成了一座火山,又在中间挖出一个洞。随后,用各种盛水器向洞中注水,期待水从洞中流出,像火山“喷”发一样,可是不管他们如何加水,倒进去的水一会就消失不见了。火山洞里的水去哪了?我引发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孩子们发现倒入沙坑中水被沙子吸干了,对沙的渗水性有一定的认知,获得了“水不能直接倒入沙子中”的经验,于是用了饮料瓶,孩子们把水瓶埋进沙堆里,再从上往下往水瓶里倒水,水瓶满了,流出一点水。再次失败后又获得了“只存住了水,需要不断往水瓶灌水,满了才会流出一点”的经验,于是换管道接水。每一次尝试都让他们更加接近成功。幼儿通过一次次地试误寻找解决方法,这一过程让他们获得了具体的经验和积极的经验。
二、对话共鸣,提供探究空间
关于孩子的科学被心经验的发展,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持和开发。孩子们对外界的事物有着他们独特的理解,科学经验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责任给子他们天马行空的构想空何和自主表达的机会,在对话中产生共鸣,最终得出正确答案。案例:在本次“火山喷发”沙水游戏中,幼儿在活动最初对火山喷发的形成过程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家长反映,很多幼儿回家的时候会问爸爸妈妈看过火山吗?火山在哪里?火山什么时候会喷发。虽然火山喷发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很遥远但又很难以理解的事情,但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在沙水池中实现火山喷发的游戏前,我们有必要对一些细节作进一步探讨,比如说,火山喷发的时候“岩浆是从哪里喷发出来的”?自由提问,集体答疑。
1 火山是什么样的?
2 为什么火会喷发?
3 火山的底部有什么?
4 火山喷发的时候“岩浆”是从哪里喷发出来的?从里向外,还是从外向里?
5 有什么办法能让火山真正的“喷”发出来?
三、师幼互助,丰富活动机理
其实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孩子们每一次通到活动推进过程中的“小难题”都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在这个时候,老师的作用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应当在保证他们有足够空间自主探索的同时发现他们确实难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给予他
们一些方法上的授助和引导。案例:了解过火山的特征后孩子们又有了新的想法,纷纷表示要加入这个游戏中,于是各种版本的火山爆发出现了......
宸宸:“我拿了瓶子把水管放里面用力吹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谷宝:“水喷出来的时候像岩浆一样。”
瑄瑄:“要用手扶住不然瓶子会倒。”
问题1:只能吹一次
宸宸:“里面的水都喷出来了。”
谷宝:“因为我们吹的气不够,不能让里面的水喷出来。”
瑄瑄:“加水加水。”
问题2:瓶子总是倒
宸宸说:“我们把它埋沙子里面堆起来,就不会倒了”
瑄瑄说:“加水加水,里面的水都喷完啦!”
在游戏结束后宸宸与全班分享了他们的创意和体验,但有的幼儿对埋水瓶的方式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瓶子不埋在沙子里面?”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我并没有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对孩子们说:“老师相信你们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活动中的难题。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火山真正的喷发。”于是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共同探讨使用哪些材料可以让火山真正的喷发。以问题引发幼儿游戏深度学习,当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自主学习能力就越强,游戏水平也就会越高,在上一次游戏后教师抛出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得到孩子们的积极回应。
四、实境操练,深挖沙水游戏内涵
在进行沙水活动实境操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用眼睛去看,还可以用手去模,用身体去感受,慢慢寻找答案,明白其中的道理。案例:在“火山喷发”游戏活动中,小安和彤宝选择了伸缩软管、蓝色剖面管、黄色支架等材料,彤宝将伸缩软管弯曲,软管一端用水坑里的挖出的湿泥埋住,两只手又不断的挖泥扶助软管,让湿沙黏在软管上,并塑造出火山的造型。小安拿着软管的另一端想要连接剖面管中流过来的水,小可爱看到小安一直手拿着水管接水,于是找来了黄色支架放在软管下面,想让架起软管,但发现一个支架不够高,和小安说:“要搭的高一点”于是又拿来了一个支架插在上面,这样软管和剖面管的高度差不多,水流更顺畅了。但是,最后支架不够牢固倒掉了,小安又用手拿着软管,向上提了一下,结果意外发生了,火山“喷”出水来了。在分享的过程中,有的一个细节之处引起了幼儿的兴趣,部分幼儿提出了疑问:“为什么最后火山喷发是管子拿起来后水喷出来了?”有的孩子说:“是不是管子里的不够多?”有的孩子说:“是不是管子拿的高水才会喷出来?”于后是孩子们问小安你为什么用手为什么把管子提起来?于是,我们观看火山喷发时的照片,视频和大家一起寻找原因。通过查找、对比。最后他们一致得出结的论:火山喷发需要管子里需要从上的到下大量的水,这样火山口处才会有水喷发出来。幼儿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具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都是从解决问题中总结、提炼出新的认知经验而来的,所以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学习。
五、跟进反思,助力专研科学问题
在幼儿通过活动获得科学核心经验发展过程中,相比较,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幼儿获得科学学学习惯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科学学习的习惯,最重要的方法无疑是让幼儿能够对科学现象进行对此。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进行跟进反思,在跟进反思的过程中要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善用彼此科学探索成果的对比,在对比中发现自身研究过程中做得对的地方,尤其是做得不完善的地方,从而促进幼儿培养科学学习的习惯。案例:在进行“火山喷发”游戏活动中,因为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不断有小伙伴加入火山喷发探索中。这一次小红在火山喷发游戏中,选择了伸缩软管、PVC硬管、(直筒、弯口)蓝色剖面管、红色底座和黄色支骨架,以洗手池的水龙头作为起点,以“火山口”作为终点,架起了一条有坡度的接水管道。对比上一次小伙伴用黄色支架不稳不够高的发现,这一次他选择红色底座和黄色支架相连接的办法,让支架更稳更高。对比之前小伙伴用剖面管和伸缩软管链接接水,由于剖面管口宽度比软管口直径要宽,因此有部分水没有流进软管内,改用PVC硬管和伸缩软管相连接,这样让水流进入管道更充分,大大的增加了水的流动能量,让水流通过有坡度的管道,最后从火山口“喷”发出来。中班幼儿的各项能力水平有限,在解决问题中表现出的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发展是明显的。幼儿在多次尝试失败后仍然坚持不懈的投入探究中去,是“火山喷发”游戏活动最主要的亮点。
我的思考:
一、沙水游戏提升幼儿的探索与分析能力
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整个探索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设想—实践验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感知了沙和水的特性,也了解了水的流动性特征。更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对水的流速与出水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二、沙水游戏培养幼儿探究与坚持的学习品质
在游戏的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幼儿身上坚持不懈解决问题、不轻言放弃的品质,能将同一个问题的解决自发地延续到第二天;我看到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每一次的尝试都能让他们收获经验,增强了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其中充满了假设、验证、再假设、再验证的循环往复;我看到了幼儿的自信,他们始终相信自己是有办法的,以至于教师几次想开口,总被他们的新法止住。
三、沙水游戏有助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
火山的建造与沙子的吸水性有关,从水龙头开始向火山底部接水的斜坡建造与水的重力、速度有关,在不断试误的过程中,幼儿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采取各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其他的活动中,教师都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探索是幼儿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的能力,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和积累各种知识,也能锻炼幼儿的意志、发展幼儿的特长,更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从小养成这种探索精神,就会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如努力地去探索、发现周围的世界,促进自身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