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指出: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合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托班的宝宝都是从单一的家庭生活走向幼儿园集体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由于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纲要》中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环境育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考虑托班宝宝的年龄特点,考虑宝宝的生活经历、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需求和能力。提供适宜的材料才能给孩子带来满足、快乐,能促进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
一、营造温馨的氛围 ,让幼儿在家的环境中激发游戏兴趣
开学初宝宝们从不同的家庭来到了幼儿园,处在分离焦虑时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托班宝宝入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克服分离焦虑。遵循2~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充分重视生活、游戏活动中渗透教育。养成教育离不开自然、真实的生活,在娃娃家家庭化的游戏环境中宝宝自然而然的模仿、习得生活技能,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创设娃娃家环境上我们力图再现家庭的生活场景,突出“家”的真实感、温馨感,让宝宝找到家的感觉,激发宝宝参与游戏的兴趣。我们创设了自由、宽松、舒适、安全的游戏环境,营造温馨、快乐的“家”的氛围。
我们布置了“娃娃家”,并以小屏风做每家的隔断,以孩子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取名为“小猫家”、“小熊家”,提供仿真的厨房用品,将娃娃家分成餐厅和卧室,餐厅投放统一的餐具,卧室里有梳妆台、小床,还有布制作的小被子枕头,还有娃娃玩具、小衣服、可以给娃娃随意换装。对与刚入园的托班宝宝来说,营造这样一个家的氛围,孩子很有安全感,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整宝宝的不良情绪,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积极进入到游戏情景中。这样的环境创设可以说对初入园的2岁左右的小宝宝来说是非常适宜的。首先从孩子的从众心理来说,有了安全感,其次便于教师及时关注每一个孩子,照顾宝宝的需要,建立密切的关系。
二、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自主化的环境中学会交往
托班宝宝自我中心意识强,自控能力弱,坚持性差。由于缺乏与同伴的交往经验,宝宝的独占欲望强,这一时期的游戏活动时更多的关注的是对于材料的摆弄,以及常常抱有他有我也要有的心理,在游戏中出现冲突是常见现象,特别是表现在争抢玩具材料上。当材料不能满足两个人的需要时,纠纷就产生了。因此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充分,利用孩子从众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针对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提供材料的时候应该考虑相同材料在数量上能够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避免幼儿由于争抢玩具而造成的游戏的停滞。在材料的投放上每一种、我们都要投放多件,如操作用的仿真蔬菜、水果,布制的水饺、橡塑纸制作的馄饨,还有娃娃、餐具、篮子、玩具等都要提供足够的数量,让宝宝有条件自主选择玩具材料。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经常是独自游戏,互相交往少。我们意识到材料是他们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往的最好媒介。我们根据幼儿兴趣增添了多种材料,如:小沙发、靠垫、小推车、饮水机、小衣服、奶瓶等家中及宝宝需要的一切生活用品。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宝宝轻松地游戏,尝试着给娃娃做饭、喂饭、穿衣服、哄娃娃。通过教师恰当的指导,宝宝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体验的增加,游戏情节更加丰富了。
三、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情趣化的环境中学会探索
托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强烈的拟人化特点,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活动材料物化成成富有童趣的形象,并以此来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创设一系列有趣的游戏情境,让托班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地与这些玩具材料互动,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一看、做一做、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自由探索,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经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提供探索的条件。我们要善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和探索,让宝宝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创设了“宝宝来钓鱼”的情境,提供了软泡沫积木、插有回形针的小鱼卡片、有磁铁鱼钩的钓鱼竿、夹子、鱼筐、餐具、渔网等材料。游戏前,我们可以和孩子谈谈钓鱼的情景,以唤起孩子相关的生活经验。游戏中,孩子们会围坐在鱼塘边,手拿钓鱼竿钓鱼,看到自己钓起一条鱼时,他们很高兴,并将钓上来的鱼按颜色分类装筐,按鱼的形状、大小把鱼送到相应的家。池塘里的鱼钓完了,有的孩子还想继续钓鱼,他们就会将筐里的鱼倒进鱼塘内继续钓,乐此不疲。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用锅子、铲子等来烧鱼。每个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玩出不同的游戏。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孩子们游戏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在这样情趣化的环境中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探索。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游戏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我们要创设温馨的游戏环境,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快乐地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