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当“疫情”遇上“幼小衔接”

发布日期:2021-04-07 10:21:09   来源:实验幼儿园   点击量:

    2020年的这个超长寒假,虽然束缚了幼人出门的脚步,但却束缚不了老师和孩子们思维的旅行“悦”读时光亲子游戏、美食制作陪伴孩子们整个假期,充实而且快乐!疫情的好转,各大行业逐渐复工,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减少,祖辈指导也面临困难尤其大班幼儿正面临幼小衔接,实验幼儿园大班老师们在思考:如何帮助孩子们在疫情时期也能平稳有效地渡过幼小衔接期呢?一场“云互动”正在开启......

●计划 问题提出

大班教师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以专家引领+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大班组教师的组合成立了“大班幼小衔接实践研究小组”,确立研究基本框架。以腾讯视频会议的形式业务园长徐英解读了《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帮助教师们梳理了幼小衔接的价值与意义;强调幼小衔接活动的要点和重点——重视入学愿望和情感、重视学习兴趣和能力、重视生活与学习习惯、任务与规则意识等;明确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标以及内容安排。之后由陈碧红老师解读了《奉贤区实验幼儿园幼小衔接指导方案》,重点解读了适合本园的幼小衔接活动设计及实施,通过幼儿与教师互动、幼儿与家长及社区互动、幼儿与小学互动这三个篇章详细的进行了活动内容的梳理。教师们围绕着“疫情期间如何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这一主题详细的进行了交流研讨

●沟通 聚焦问题

针对目前疫情期间家长复工和孩子们的宅家情况,我们对前期在各班级征集的家长育儿疑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我们共同商讨制订了家长调查问卷,针对家长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进行了统计与教研。

结合家长问卷调查,聚焦问题我们发现:焦点一:宅家作息混乱,一日生活缺乏计划性。焦点二:正逢幼小衔接,家长缺乏科学指导的策略。焦点三:幼小衔接前,应做哪些准备?

根据学习活动主题目标与主题核心经验进行对应,我们发现:1.我的小书包主要对应的是核心经验中的生活习惯。2.参观小学与毕业时刻都是主要对应核心经验中激发愿望,向往小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3.小课堂的内容则是对应了解小学、时间观念、学习习惯等核心经验。

●教研 研训结合

比较发现,有三个核心经验是没有在目标中明确,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培养的。于是真正的“云互动”幼小衔接系列活动头脑风暴开始了。我们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学习理念,了解纲领、二、依据主题,梳理架构、三、基于幼儿,引发共育、四、契合需求,进行实施。

新冠肺炎疫情下,云端幼小衔接活动是指向面临毕业的大班幼儿,在居家时期,有别于日常教学面对面的情况,应对幼儿、家长迫切需求,教师深入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实施一手抓科学防疫,一手抓幼小衔接的重要教育方式。云端幼小衔接的主要架构是以一个中心:幼小衔接为中心,四个重要部分为抓手:一个期盼:向往成为一名小学生,一个核心:养成良好学习品质,一个基础:生活自理能力佳、一个关键:同伴交往性格棒来进行。同时,幼小衔接将进行两个融合:与防疫、季节进行融合。

面对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小组开展以网络为载体的幼小衔接“云互动”通过云教研,我们确定了“云互动”+“科学指导”=“真成长”的互动主题。梳理“宅”而有序的实用性攻略,顺利解锁幼小衔接。

攻略一 更新家长理念--科学衔接

家长通过腾讯会议共同在线聆听了中国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爱华老师的讲座——“入学准备,不是提前教育”、奉贤区实验小学辛凤艳老师做的题为“幼小衔接科学化,家园携手促成长”幼小衔接讲座。大班家长、大班教师在线实现零距离的交流,共同直面幼小衔接的核心问题。为家长提供了幼小衔接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使家长在幼儿入学准备阶段更加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帮助孩子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同时,通过讲座家长们都知道幼小衔接不仅要衔接各类知识的储备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做好心理准备。如何通过“云互动”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与小学顺利衔接呢?

我们预告家长周一到周五,每周两次时长为半小时的与孩子们的视频连线活动,视频内容不仅包括各种语言游戏、数学游戏活动,还有整理小书包、习惯培养等视频互动内容。视频互动时关注孩子们是否敢于表达、展现自己,每周两到三次的“我当小主播”活动,给予了孩子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孩子们在当主播时,将自己所了解的事,学到的本领说与自己的同伴听,孩子们在了解同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家长们知道了应该从心理、知识、行为习惯上为孩子做好小学入学的准备,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

攻略二 做好心理准备--了解差异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疫情期间虽然出不了门,但“宅”家的日子同样也可以参观到小学。我们采用云参观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通过云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收集一些资料来解决疑惑。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视频聊天,采访一下哥哥妹妹们,向他们问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帮助孩子创造与小学、小学生接触的机会帮助孩子了解学校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帮助孩子提前了解新生活,经过这样一个采访的过程,孩子们不仅进一步在经验和情感上走近小学,减轻孩子内心焦虑,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会提问、倾听、交往礼仪等等,帮助孩子适应小学新生活,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

攻略 合理安排时间--规律作息

我们都知道幼小衔接不仅要衔接各类知识的储备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做好心理准备。如何通过“云互动”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与小学顺利衔接呢?科学地安排时间,合理的“玩”,有质量的“玩”,制订一份相对固定且有弹性的作息指南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制作作息时间表能让家长和孩子的生活趋于逐步节奏化,让时间变得有秩序、有条理。孩子们在执行作息时间表的同时不仅逐步养成了时间意识,也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将家长的干扰减少至最小化。

做计划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学习,不仅能帮助他们了解时间先后顺序,培养使用符号的能力,还能调动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规划。

攻略四 培养良好习惯--帮助成长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就象盖高楼大厦一样,如果地基打不好,高楼是盖不好的,孩子的思维敏捷,聪明伶俐固然重要,但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一生的影响都很大,不可忽视和放松。入小学后的良好习惯,真的只能在学校里培养吗?居家期间可以做些什么呢?其实许多本领在家中就可以练就!生活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自理能力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在入小学前都应该慢慢具备,这对其入学后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最关键的是,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如:用过的东西及时归位,保持整洁;能正确处理好用餐、盥洗、如厕等事情;能帮助家人或独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我们利用微信平台围绕“我的小书包”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书包、认识文具、整理书包和学具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从幼儿园向小学平稳过渡。

有序的整齐书包,帮助孩子在上课或学习过程中快速拿取相应的物品,从而提高孩子对所处环境的适应能力,缓解紧张的情绪。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思考很多问题。如:老师让明天带什么?铅笔还需要削吗?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不仅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他一生的发展也有益处。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形成良好习惯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整理物品是一种技能,是自理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习惯,学会整理书包,提高幼儿适应小学的能力,为入小学打好基础!

●思考 研究反思

1.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发挥祖辈家长的教育优势。对此,我们要明确,祖辈家长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减速带”。教师可以收集设计祖辈家长的课程资源库,让祖辈“太阳老师”(白天)与父母“月亮老师”(晚上),分工合作,衔接互补。

2.设计家庭活动每日评价表。孩子是家庭活动每日评价表的主体,这样孩子们在评价自己的一日活动时不仅能做到有效回顾,更能审视自己的不足,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坚持性与责任心。

疫情”遇上“幼小衔接”——不一样的线上教研,把我们教研的故事送给家长和可爱的孩子们!

分享到: